北京大学儒藏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学术文化项目。《儒藏》是儒学文献的大型丛书,是儒学文化及其历史的集中反映。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最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本册隶属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收录
《儒藏》是儒学文献的大型丛书,是儒学文化及其历史的集中反映。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最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本册隶属集部,收录清毛奇龄《西河文集(卷一至卷九十三)》一种。
《儒藏(精华编126经部小学类尔雅之属)》包含《广雅疏证》一种图书,《广雅疏证》,清王念孙撰。王念孙(1744-1832),字怀祖,号石臞,江苏高邮人。官至直隶永定河道,嘉庆十五年(1810)罢职后于京城居家著述。其子王引之(1766-1834),字伯申,号曼卿,官至工部尚书,谥文简。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是清代乾嘉道时期
《儒藏》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最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
《儒藏》是儒学文献的大型丛书,是儒学文化及其历史的集中反映。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最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本册隶属集部,收录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集(卷一至卷十八)》一种。
《儒藏》是儒学文献的大型丛书,是儒学文化及其历史的集中反映。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最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本册隶属集部,收录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九-卷三十八》一种。
《中诠》是明代学者汪应蛟讲学之语。该书起于万历丁亥(1587),至乙卯(1615),凡二十年。多详于儒释之辨,而于王守仁所云无善无恶心之体一语,论述尤其详备。因当时诸儒各立门户,汪应蛟欲无所偏倚,故以“中诠”为名。
本书共六十二卷,讲述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伦道德根本,涵盖了儒家的三纲、五常、五伦、四维、八德的儒家思想体系。此书广泛采集经、传、子、史中嘉言善行,类编成帙。
本书主要分为:大学辑释、中庸辑释、论语辑释、孟子辑释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读大学法、大学朱子序、辑释、中庸朱子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