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筵,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康熙皇帝亲政以后,非常重视经史等传统文化典籍的学习,于康熙十年,力主将经筵大典变更为经筵日讲,选择当时的高官重臣作为日讲官,选取四书五经及《通鉴》等治乱兴衰之典籍而“讲贯?绎”,希望借助经筵日讲让内阁各部重臣自上而下学习汉儒经学
《论语》一书的图文释读。《画解论语》一书为整部论语共二十篇512则,即512幅论语题材国画(朱本群绘)配上原文、杨福章注释、译文,每页一幅画配上相应的原文、注释、译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版。本书线装装帧,共520页左右,使论语变得形象直观,通俗易懂,更能被广大读者理解接受。
自《周易》产生后,历代都有大批学者研读论说,或易理象数、或文本诠释等,形成了众多的易学流派。本书为《中国易学文献集成》的续编,收录明代至民国时期较为重要的易学文献六十余种。版本方面首X精刻善本,力求网罗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易学著作。
本书是批判心学、改造理学的重要著作,对于研究理学演变史具有重要价值。前后凡六卷,并得附录一大卷。作者表示写此书的目的是继承儒家的传统,批判各种似是而非的理论。其中,主要批判佛教唯心论和王守仁的良知说,同时批判地改造程朱理学。在理气、道器、“理一分殊”、“格物致知”等问题上,提出了重要的唯物主义思想。在天理与人欲问题上,
为吕柟讲学语录汇编,由其门人辑录整理而成。吕柟受业于薛敬之,独守程朱之学。其学以穷理实践为主,斥王守仁“良知”学之非,议论一以程朱为归,此书基本上概括了吕柟思想学术的精华,全书充分体现了吕氏的上述学术思想。
本书为《性理大全》之类编本,大全原书七十卷,卷帙浩繁,本书精选原文,仍以太极图、西铭、道统、为学、读书法、历代、君道等字样标目,分为十卷。
《楞严经》,著名佛教经典。又称《首楞严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译,10卷。般剌密谛在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于广州的"制止寺〈今光孝寺〉"诵出楞严经十卷,时由乌苌国沙门弥伽铄佉译语,沙门怀迪证译,菩萨戒居士房融笔受。中国历代皆视此经为佛教主要经典之一。此本
本书为宋代学者叶士龙整理朱熹语录而成,为朱子学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朱子学为近世儒学之大宗,其生平著述甚繁而门人甚多,平素亦多讲论。朱子殁后,门人各出所记问学记录,当始以为从学有先后,造道有深浅,故所记不同无异同。此本为黄干弟子叶士龙所记,固渊源有自也。
《闲家编》八卷创作于清朝,作者是王士俊。王士俊清朝撰。士俊字犀川,平越人。康熙辛丑进士,官至河东总督。是编分家训、家礼、家政、家壶四门,又各立子目。皆杂引古书,间参以己见。书为训俗而作,可见古代社会普通的家庭伦理意识。 王士俊清朝。士俊字犀川,平越人。康熙辛丑进士,官至河东总督。
顺渠先生文录,收录明代儒家学者王道之说、考、议论、诗、序、书札等作。作者与王阳明同时,先为弟子,终而异趋,非尽关于学术异同也。本书中有大量评述阳明学的文字,见本书卷六,对于学术史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