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是中国古代一种打击乐器,迄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历史,在古代长期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地区,以广西数量多,分布量广。《广西铜鼓精华(套装上下册)》是一本图录,收入广西壮族自治区传世和历年出土的铜鼓一百六十余件,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学术价值。
地湾简是经过科学考古发掘而获得的简牍材料,是肩水候官的各种原始文书档案,记录了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典章制度等各方面的情况,如日常勤务的日迹记录、邮件传递记录、守御器簿、戍卒被兵簿、钱出入簿、吏受奉名籍、谷出入簿、吏卒廪名籍、出入关的记录等等,为研究汉代的社会和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与居延简、金关简、悬泉简等,共
俄藏黑水城文献(26)西夏文佛教部分
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1)敦煌研究院卷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商周青铜器》是对宝鸡地区青铜器的全新整理,全十册,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徐天进教授、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段德新先生主编,3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共收录青铜器1017件,彩照、拓片、线图、X光四位一体,进行了科学著录、系统整理。该书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是迄今为止对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馆藏商周青铜器全面、
1.巴蜀金石文献是巴蜀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秦汉以来,巴蜀地区传世的金石实物、铭文及拓片相当丰富,为人们研究巴蜀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编者耗数年之功完成的《巴蜀珍稀金石文献汇刊》,对历代巴蜀金石文献进行了全面搜集和系统整理,是巴蜀金石文献整理的重要成果。 《巴蜀珍稀金石文献汇刊》以巴蜀地区的金石文献为收录对象,内
永陵南城址位于辽宁省新宾县永陵镇东南,始建于西汉,是玄菟郡所领三县中的高句丽县治址。上世纪,考古工作者对城址进行了调查与测量。2004~2005年,辽宁省考古所等对城址进行了5个年度的发掘,获得了一批重要资料。《永陵南城址发掘报告(套装上下册)》即将这批资料全部发表。
《枝江关庙山(套装共4册)》阐述了枝江关庙山遗址为包含大溪、屈家岭、石家河三种考古学文化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1980年发掘2053平方米。在主要的堆积层大溪文化遗存中,发现主要遗迹有房址25座、灰坑143个、成人墓和婴幼儿瓮棺葬110座,以及残居住面、残垫层、红烧土场地、灰沟等,出土
南海I号沉船发现于1987年8月,1989年11月首次开展水下考古调查,至2001年重启调查,再历经多次大规模调查,直至2007年整体打捞出水。南海I号沉船从其发现到调查再到打捞出水,可谓是中国水下考古发展史中的一段传奇,凝聚了诸多水下考古人的心血,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虽然,中国水下考古的发端并不是如
明长城资源调查是由国家文物局主持的长城保护工程(2005-2014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根据国家文物局、国家测绘局的统一部署,2007-2008年,宁夏文物局、宁夏测绘局组织区内文博机构的专业人员开展了为期两年多的明长城调查工作,取得了大量珍贵、翔实的调查资料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