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穿越6500万年、1万年、100年为三个尺度,讲述孩子为什么需要中国地理科普。以穿越6500万年的时间线索,讲述中国从哪里来,从而剖析华夏大地的阶梯、地貌形态、动植物特点;以穿越1万年文明为线索,讲述北方、南方、西部的地理、民族、人口、文化变迁;以穿越100年为线索,从交通、水运、桥梁、航天等角度讲述现代中国的大
本书是“浙江文丛”之一种。内收吴云金石学著作刻本、稿本多种。有《两罂轩题跋》《两罂轩彝器图释》《二百兰亭斋收藏金石记》《虢季子白盘释文》《盘亭小录》《汉建安弩机》《汉东海庙碑残字》《惠山听松石床题字》《二百兰亭斋鉴藏书画录》等。吴云为清代最著名的金石学家,其所藏多稀见未传之本。此次汇编影印数种,皆学界未见之本,翘首以盼
本书以涵芬楼藏宋本《资治通鉴》对傅增湘所藏百衲宋本《资治通鉴》进行改动,替换了其中个别卷叶,已非傅藏原貌。百衲本,是指用同一种书的不同版片拼印或用种书的不同版本拼配起来的本子。在现存古籍中,搜集建本残帙种类最多的,是傅增湘先生所收藏的百衲宋本《资治通鉴》一书,集宋刊本七种合成,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
《江右文库》“方志编”由通志卷、府志卷和县志卷三部分构成,本书稿属于通志卷,由《江右文库》编纂委员会主持编纂。《江右文库方志编·通志卷》由现存六种通志组成,分别是:嘉靖林庭?修《江西通志》(三十七卷)、万历年间郭子章纂《豫章书》(一百二十卷,存三卷)、康熙于成龙等修《江西通志》(五十四卷)、康熙白潢修《西江志》(二百零
本书共五十册,收录域外汉籍通史类四种,按写作年代编排,分别是:成书于15世界朝鲜王朝时期,由徐居正、郑孝恒等编纂的26卷本《东国通鉴》;1644年日本,由林罗山、林守胜、林春斋、林春信等三代官学执笔写作的42卷本《本朝通鉴》;1745年,琉球国唐通事郑秉哲编纂的25卷本《球阳纪事》;1884年由越南学者潘清简编撰的53
这批史料文献生成的时间,大都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其相当部分从收藏机构,收藏数量,开放情况,以及获取难度而言,是具有相当的稀缺性。这批史料主要涉及这样一些方面:战时政治与施政、战时抗日军事、战时经济与财政、战时文化教育、日伪的统治与掠夺、日伪投降和广东光复、抗日救亡与战时赈济、战时粤港澳关系。这批史料的影印出版,必将
巴彦淖尔是内蒙古下辖的地级市之一,位于内蒙古西部,北部为乌拉特草原,中部为阴山山地,南部为河套平原,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理位置独特,矿产资源、风能资源、日照资源丰富,硫铁矿储量居全国第一位,是中国国内风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巴彦淖尔境内的河套灌区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区,境内的河套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
本项目以图录形式呈现一百余件金器藏品,其中绝大部分是明清时期金银器中的精品。这些器物都出自民间,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器型有酒器、食器、茶器、装饰器、簪钗、扁方头饰等,纹饰有花卉、草虫、翎毛、走兽、人物等,时代特色、地域风格、生活气息都相当的鲜明浓厚,既继承了传统风格,又受到外来艺术及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作者从器物的造型
一九一六年,章钰以胡刻《资治通鉴》为底本,校勘包括七种宋椠百衲本、涵芬楼影印宋本和京师图书馆藏北宋残本在内的九种宋刊本,又用明孔天胤刊本参校,并参阅张敦仁《资治通鉴刊本识误》、张瑛《资治通鉴校勘记》及熊罗宿《胡刻资治通鉴校字记》等书,校出《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中脱、误、衍、倒处万字以上,其中脱文五千二百余字,关系史事
本书内容包括:西周丰京镐京卷、近现代西安城卷、西汉长安城卷、秦都咸阳卷、明清西安城卷、东汉—北朝长安城卷、隋大兴城、唐长安城卷、宋金京兆城、元奉元城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