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艺术与地方文化丛书是一部系统研究总结我国戏曲艺术与地方文化之间关系的专业丛书,具体包括《川剧与巴蜀民俗》《道情戏与黄河文化》《汉剧与汉派文化》《沪剧与海派文化》《锣戏与中原俗曲》《评剧与乡土市井文化》《秦腔与丝路文化》《秧歌戏与乡村女性》《越调与三国文化》《粤剧与广府文化》。丛书以体现戏曲的地方性、民间性为宗旨
《中国珍稀印谱原典大系》由陈振濂先生主编,拟分三编出版,总量预计在150—200种之间,基本涵盖国内外珍稀印谱。每编各分专辑渐次推出,每辑10—12种,采用通代混编的方式。每辑均含古铜印谱、明清名人印谱、近代学术印谱三大类,并穿插其它特色印谱。选取印谱时,注重原谱的文献价值。所选印谱均保留完整原貌,不任意删减,以存真貌
响应十九大精神,弘扬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向海内外宣传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特别是书法文化。此书以长安和敦煌以及“丝绸之路”沿线的遗址、历史人物事件为线索,贯穿、展示从周秦汉唐中国书法最辉煌时期的盛况。中英文对照,图文并茂,突出图版的艺术性和冲击力。图版主要是书法名作图版,但以场景、实物和风光为线索贯穿。书法图
本画集精选了黄宾虹先生绘画作品155幅,且大多数作品为首次发表,因此这部画集并非一般意义的纪念性作品集,其学术价值在于为学界提供大量从未被研究过的图像资料,多维度地展现黄宾虹先生一生的绘画艺术成就,对于学界进一步推进黄宾虹研究将起到有力的积极作用。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初名懋质,后改名质,
在张海先生主政河南省书协的同时,一连串立足历史、立足全国的大活动的举办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中原书法大赛”“全国临书大展”“国际书法大展”“书法新十年学术研讨会”……使当代书法在起步之初仅仅是在河南一地的推动与参照之下,在全国各省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如果说,当时的中国书法家协会已经开始通过全国展、中青展等展览架构体
本书收入黄牧甫印谱三种以及相关研究论文三篇,反映了黄牧甫篆刻嬗变轨迹的轮廓和关键节点。分别为早岁赠友的《牧甫临摹印章四屏》;李尹桑藏的《牧甫印存》;容庚藏的剪贴本《牧甫印稿》;以及精华荟萃增补黄牧甫年谱。
古琴位列中国古代文人四艺之首,是历史很悠久的拨弦乐器。2003年,随着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再次得到了世界认可。《大还阁琴谱》又名《青山琴谱》,明代徐上瀛(青山)辑,经弟子夏溥编纂为《大还阁琴谱》,刊行于清康熙十二年,即1673年。
《京剧大戏考》是一套图书结合音像制品的出版物,是目前为止对早期京剧文字和声音史料最全面的梳理、考证、研究和展示。项目主要针对1949年以前出版的京剧曲艺唱片的唱词和曲谱进行整理与考订,包括:老生、武生、小生、花衫、老旦、净、丑、场面、北方曲艺等九大类,每一类都附有相关唱段的录音资料。其范围之广、覆盖面之大是之前所有的戏
本书为著名国画家戴敦邦先生绘制的彩色中国画集,收录戴先生新作二百余幅,以古代四大名剧《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的人物情节为题材。中国古典戏曲源远流长,题材丰富,思想深刻,生动反映古代市民生活与情感,与诗词文赋古典小说等共同构建了滋养后世的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以四大名剧为代表的诸多经典剧目至今依旧为各个剧种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