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共八十册,收入内经五部,难经五部,伤寒类医书三十八部,金匮类医书五部,内科书三部,外科书十三部,妇产科医书七部,儿科六部,针二部,针灸十一部,方济(一)六部。
本书分基源、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采收加工、药材性状、炮制、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现代研究、应用、注意等体例,精心编选了《本草纲目》中的药物近1000余种,附方3000余方。其中选方部分以简明实用为原则,以传统经典名方、临床有效单方和验方为主要来源。以满足读者自我治疗和健康保健的需求。
陈寅恪在国学领域的成就早已为学界和社会所公认,而唐代尤为陈先生研究之重点。《唐代政治史略稿(外1种共3册)(精)》是陈寅恪先生唐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在精心考证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唐代政治演进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具有*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为中国中古史研究中的里程碑*作。
陆太纯继承了明代医学名家缪希雍的学问,同时又遍览群书,把明代及以前书籍中所有关于药物的论述加以优选,著成《本草拔萃》,“它只有一个稿本,和一个抄本。没有刊行,没有流通,这次的出版带有抢救性质,加上这本书的学术水平又很高,所以,这是一件‘上对祖先,下对子孙后代’的事情。柳长华说,很多人连见都没见过这本书。日本人丹波元胤写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海关医报》创刊于1871年,以中国区域性疾病考察和分析为主旨,充分展示了中医“症”与西医“疾病”从相遇、对峙到共处的转折过程,纪录了西方医生在现代科学思路的指引下,在中国乃至亚洲发现“疾病”的探索历程,为了解与研究“疾病”体系在中国被认知的历史,提供了详实的史料和充分的科学依据。翻开这份刊物,晚清社会生命医疗活动的鲜
本辑共八十册,收有综合类医书二十部、脉六部、内经类医书十四部。综合类为明清重要医学论著,次为删补名医方论,次为四脉要诀,其书简括而精密,有图,有说,有歌诀。
《纺织与服装分典》是《中华大典工业典》九个分典之一,包括纺织和服装两个总部,另附编织、皮革,凡四总部。其中纺织、编织、皮革材料均极零星分散,宋以前多属断简残编,故编纂时,除严格执行《中华大典》和《工业典》有关规定外,对材料的收录以及对某些相关问题的处理也略有调整。
秦泗河肢体形态与功能重建及外固定(llizarov技术)手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