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对外文化交流有两条道路:一条是丝绸之路,传播中国的物质文化;一条是汉籍之路,传播中国的精神文化。丝绸之路主要是中外物质文化交流的道路,这是举世公认的。丝绸之路(silkroad)的概念,是十九世纪后期由德国学者提出的。各国研究者接受了这一概念,并习惯用它来解释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但是,现在看来,这一概念
《八旗丛书》,富察恩丰辑,钞本,是专收旗人(含满洲、蒙古、漠军)著作的综合性丛书,现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世间唯此一本。哈佛燕京图书馆曾将《八旗丛书·域外汉籍珍本文库(套装上下册)(繁体竖排版)》拍成清晰照片公布,《八旗丛书·域外汉籍珍本文库(套装上下册)(繁体竖排版)》即据此照片点校。
五山版是指从十三世纪中后期日本镰仓时期起,至十六世纪室町时代后期,以镰仓五山和京都五山为中心的版刻印本。它包括日本典籍和中国典籍。中国典籍既有内典,也有外典。五山版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五山版覆刻的汉籍四部书中,绝大多数是以中国宋元刊本为底本的,只有极少数是以明初刊本为底本的;二是五山版的雕版,主要是先后到达日本的中国
本书内容包括:四川兵役概说、复原法规辑要、日人对我东北言论集等。
《中华大典》是继《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之后运用我国历代汉文古籍编纂的又一部巨型类书,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项包罗百科、内容广博、学术性强、规模宏大的文化出版工程。其目的是为学术界及有关人士提供一部“管用300年”的系统完整、准确详实且便于检索的汉文古籍分类资料。 《语言文字典》为传统语言文字学类书,系统收
三国志索引
后汉书索引
该书影印所据各地本,主要选自中央图书馆从内地运去台湾之善本古籍,还有部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及一些国家汉学机构、私家所藏珍本。全书版本一“善本”、“珍本”为主,共有宋刊本16种(包括清覆宋明刊本),元刊本1种,明刊本224种,清刊本50种,,明正统道藏覆刊本13种,民国刊本3种,手抄本(包括内府抄本)38种,选刊别录本5种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第三辑·经部)共含16册,为影印古籍,涵盖了中国本、朝鲜本、日本本三个范畴,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经学著述在东亚地区的流传概貌。从版本价值上来说,这批汉籍中有被评定为“日本国宝”的唐钞本和日本奈良时代钞本(东洋文库藏本)各一种,各有多位名人题识、印笺,实属稀珍。另有元明清三代中国本共六种。其中,元种善堂
《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藏古籍珍本丛刊》共精选了65种珍贵古籍,包括经部5种、史部12种、子部11种、集部37种,所选底本流传稀少,学术价值很高,且在全国藏书单位中不超过三家收藏。入选文物级别的藏品有二级19种,三级4种,均为首次影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