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第一辑主要收录巴蜀近代文学家吴之英、张问陶、彭芸生、何振义等二十余位巴蜀学者的诗文集著作,如吴之英《寿栎庐文集》《寿栎庐诗集》、张问陶《船山诗草》、苏鹤亭《鹤亭诗选》、徐子休《霁园诗钞》、张尚贤《尚贤遗稿》等,这为从事相关研究提供珍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苏辙撰有《诗集传》二十卷、《春秋集解》十二卷、《老子解》二卷、《古史》六十卷,另文集中还有《孟子解》《论语拾遗》《历代论》诸种。苏辙之学术著述影响颇大,后代刊刻亦勤,故版本不少。苏辙的诗文主要收录在其《栾城集》中,《栾城集》成书后流传颇广,后世刊刻亦频,今存尚有宋刻递修本、明嘉靖二十年蜀藩刻本,明活字本、清文渊阁《四库
苏洵著作以《嘉祐集》为最集中而尤显者,今传有十二卷、十三卷、十四卷、十五卷、十六卷、二十卷本等不同传本。十二卷本者,宋绍熙四年(一一九三)吴炎刻《东莱标注老泉先生文集》(《新校正老泉先生文集》)。十三卷本者,明凌蒙初朱墨套印本《苏老泉文集》。十四卷者,明刊巾箱本《苏老泉嘉祐集》。十五卷本者,自宋代始,明清通行,有宋刊《
曹禺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地位与鲁迅等名家比肩,被列入鲁郭茅巴老曹六大家之一。一直以来,没有一套编校水平与其地位相匹配的全集出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联合高校重量级学者团队,历时六年,打造一套传世《曹禺全集》。共十一卷:一到七卷收录了曹禺创作、翻译的剧本二十种,部分剧本收录了改动极大的不同版本作为附录
阎肃称得上是德艺双馨的一代大家,一片丹心、一腔热血、一身正气。他给世人留下多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佳作,鼓舞和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本书收集整理了阎肃的词作集(上下两卷)、剧作集——歌剧卷(上下两卷)、剧作集、京剧卷、文集和音像制品集等共10卷本。
中国书店藏元刊本<静修先生文集>》,一函六册,元至顺年初刻本。《静修先生文集》是元代北方大儒刘因的文集。刘因(1249—1293),字梦吉,河北雄州容城人。其颇为欣赏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故号“静修”,所刊行文集也称之为《静修先生文集》。中国书店所藏《静修先生文集》书中分别钤有“佩德斋珍藏印”“双鉴楼”“傅沅叔藏书记
本书是明末清初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文士、理学家毛先舒的诗文集点校整理本。以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毛氏思古堂刻本《思古堂十四种书》、康熙刻本《毛驰黄集》,以及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南唐拾遗记》、木石居校本《填词名解》《词学全书》为底本,共收书十九种,参校了康熙间王氏霞举堂刻《檀几丛书》本、世楷堂《昭代丛书》本、四库全书本等多
本书汇集宋元以来三苏(苏洵、苏轼、苏辙)著作评注本文献三十九种,重要者如《东莱标注老泉先生文集》十二卷、《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二十五卷、《施顾注东坡先生诗》四十二卷存三十二卷、《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六十卷、《东坡诗选》十二卷、《东坡文选》二十卷、《苏文奇赏》五十卷、《苏东坡诗集注》三十二卷、《施注苏诗》四十二卷
陶渊明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创了“田园诗”这一新的诗歌创作题材。陶渊明又是魏晋风流的代表,既以个人创作诠释出崇尚自然、率性真意的文学风貌,又为后世文人树立了安贫乐道、平淡旷达的人格风范。现存陶渊明集最早的版本,即此国家图书馆藏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出六朝旧集而保留有旧貌,是传世陶集的最佳版本。国家图书
本书内容包括:日本文学(开明版)、日本文学(商务版)、日本文学史、日本之文学(上)、日本之文学(下)、世界文学、神话学ABC、农民文学ABC、西洋小说发达史、茶花集、水沫集、文坛逸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