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辰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物保护专家,历年来,一直竭尽全力,为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奔走呼号,建言献策。在他和众多专家的一次次呼吁下,一封封上书中,许多文化遗迹、名城街区得以存世保全,传承后代,许多错误做法得以及时纠正,惠及后人。本书收录了《谢辰生先生往来书札》所未收录的谢先生多年来写给各级领导及与友朋往来的信札百余封,多数
日记之史料价值,向为前人所重,本丛刊收录上海图书馆珍稀藏稿钞本日记,涉及范其骏、潘祖荫等47人的65种日记,所选日记兼顾作者的不同身份和日记的多种类型,其中人物有朝廷高官如潘祖荫、王际华等,文化名流如何绍基等,日记有工作日记、读书日记、出使日记、养病日记,以及综合的记事日记等,且大多数为孤本存世,价值重大。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鱼堂文集、鱼堂外集、鱼堂日记、鱼堂剩言鱼堂四书讲义、松阳讲义、松阳钞存、学术辨、古文尚书考、问学录、战国策去毒、礼经会元疏释、莅政摘要、治嘉格言等。
本书从上海图书馆藏近600种历代日记中,精选出迄今未刊者、同时又是珍稀稿钞本者70余种予以影印出版。日记作者包括清初到民初近300年间政界要人、学界及艺术界名流56人,日记内容涉及该历史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重要史料。该日记丛刊的公开出版发行,对相关学术研究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人间送小温——汪曾祺经典散文选》,共收录汪曾祺代表散文四十多篇,涵盖了作者各个创作时段的代表性作品。有《他乡寄意》《故乡的食物》《故乡的元宵》《翠湖心影》《五味》等等。这些文字朴实地记录着祖国这片土地上一切他所熟悉的人、事、物,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平常生活和普通民众的浓厚兴趣,能让读者深刻体会到他浓郁的乡土情感及爱国情怀
《赵南公日记》手稿共六册,写在上海艺学社印制的本子上,为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全年日记。第一册一月一日至四月十七日,第二册四月十八日至六月三十日,第三册七月一日至八月十一日(七月三日补写於七月一日之前),第四册八月十二日至九月十六日,第五册九月十七日至十月二十六日,第六册十月二十七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所涉人物、事迹多而
自唐宋以来,地处江南腹地的苏州就有写经印本供养于古刹浮屠的风俗,尤其是明清以来,藏书家、刻书家层出不穷。目前,苏州博物馆馆藏中文古籍十万余册,大抵为辛亥革命以前的稿本、抄本、校本及印本,尤以佛教经卷、地方文献、碑帖拓本、名家手稿等为特色。自2007年全国古籍普查工作开展以来,苏州博物馆已有67种善本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爱情,这个永恒话题,从古至今就描述甚多,故事典例也颇多。不管是悲凉凄切的,还是平静幸福的;不管是天长地久的,还是昙花一现的,感情的初始都是纯粹的。很多人相爱的时候以为彼此之间的爱永远都挥霍不完,但是当爱情演变成亲情时,就会发现那份爱已经少了一份激情。热恋时彼此难分难舍,海誓山盟,时间一长,感情在无意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对
青春是葳蕤绚烂的夏花,青春是悠扬动人的欢歌,青春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青春是人生中最锦绣的一道风景…… 说起青春,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是充满朝气的面庞,是无忧无虑的欢笑,是无所畏惧的身躯,是呼啸而过的单车,是肆意张扬的快乐……
对联是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