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殷墟大司空遗址位于洹河东岸,与小屯宫殿区隔河相望。2004年配合豫北纱厂旧厂改造进行基建发掘,揭露面积近万平方米,发现大规模的夯土建筑基址、数百座灰坑、窖穴、水井、墓葬、车马坑等。其中M303规模较大、保存完整,且出土成组的陶器和数十件青铜礼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安阳大司空--2004年发掘报告(上
本书将由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和英国国家图书馆合作,出版包括全部英藏敦煌藏文文献的图版。此前已经出版四册。此次出版为英藏藏文文献之第五册。包括卷二十四到卷二十八,图版700余张,包括众多有价值的藏文文献在内。每张图版均由西北民族大学海外文献研究所专家定名,书前加之有中文、藏文对照目录,能使利用者快速检索到有用之材
本书以考古类型学方法,从科学发掘出土的铜器中确定若干标准器,将传世铜器作分期断代研究。在此基础上,选择部分常见铜器铭文字形,进行字体的分期断代研究,进而尝试对部分不见铜器器影的铭文进行断代,并重新厘定部分商代晚期铭文与西周早期铭文。在分期断代的基础上,剔除部分改断为西周的铜器铭文,编撰商代铜器铭文汇编,以利于对商代史进
公元十至十八世纪,湘西酉水流域一直是永顺宣慰司彭氏家族的世居之地。五代梁开平四年(910年),彭氏袭职溪州刺史;五代至北宋初,彭氏辖区一度包括沅水流域南北两江的二十州;明代,永顺彭氏土司作为防苗征苗的重要力量而受到王朝的恩宠;清雍正五年(1727年),彭氏土司改土归流。其间世袭27代共35位土司,历五代的梁、唐、
《敦煌石窟美术史:十六国北朝(套装上下册)》作者赵声良自1984年大学毕业后即赴敦煌工作,有志于研究敦煌艺术史,后来又在日本取得美术史学博士学位。他率领研究小组经过数年的努力,完成了《敦煌石窟美术史》的第一部(十六国北朝时期),这是从美术史的角度对敦煌石窟十六国北朝时期石窟所作的全面研究,通过扎实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敦
本书汇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至2000年之间安徽考古发掘成果。全书共分上下两卷。上卷主要有概述、序图、专题文物图、市县文物图、重点文物图、文物单位索引等内容。下卷主要内容为文物单位简介。
本书为民间藏家成贤斋主人所藏敦煌遗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CXZ001号-CXZ015号,下册为CXZ016号-CXZ028号。
《汪宁生集1》:第一卷收入《民族考古学论集》及《古俗新研》两种,是汪先生以自己所倡导的民族考古学方法即三种或多重证据法研究问题的实践,是他投入精力多的研究重点。前者包括民族考古学理论方法和若干专题研究;后者是以民族学资料探索中国古史上疑难问题乃至考释古文字的尝试。《汪宁生集2》:第二卷都是有关云南考古和古史的论著,收书
《洛镜铜华(洛阳铜镜发现与研究上下)(精)》(作者霍宏伟、史家珍)是一部反映洛阳地区铜镜发现与研究的工具书,内容分为绪论,上编、下编及附录等四个部分。绪论包括两篇综述性研究论文。上编著录自战国至宋金元明时期的铜镜300面;下编对近60年来洛阳铜镜的田野考古发掘资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和记述;附录为主要参考文献、《洛阳出
本书为《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的第七卷,长沙走马楼二十二号井窑出土三国吴简,根据出土情况分为二大类:一大类为采集简,一大类为发掘简。采集简系施工搅乱后,从井窑四周及十里以外湘湖渔场卸渣区抢救捡回的简,这种简相对残断,发掘简系吴简正式发掘后,现场得到保护,经过科学发掘出土的简;这种简相对完整。《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