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以来抢先发售对49年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并正式出版的大型文献集,既具有文献资料价值,又具有学术研究价值。此书以中国艺术研究院教学时间为脉络,精选出拥有代表的学者与专家的理论研究成果,结集出版。
本丛书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以来抢先发售对48年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并正式出版的大型文献集,既具有文献资料价值,又具有学术研究价值。此书以中国艺术研究院教学时间为脉络,精选出拥有代表的学者与专家的理论研究成果,结集出版。
古琴是中华民族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古琴这一古老的乐器与有着三千年悠久历史的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史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古琴音乐具有深沉蕴藉、潇洒飘逸的风格特点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擅长用“虚”、“远”来制造一种空灵的美感,
本丛书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以来抢先发售对51年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并正式出版的大型文献集,既具有文献资料价值,又具有学术研究价值。此书以中国艺术研究院教学时间为脉络,精选出拥有代表的学者与专家的理论研究成果,结集出版。
《西麓堂琴统》是中国古代琴谱。全书共25卷,前有嘉靖己酉秋七月序,其一至五卷为论琴文字,主要取自南宋徐理《琴统》与宋以来所传《太古遗音》两书,分论声律、琴制、字谱及杂说等。其中第五卷论字谱指法,已大部分缺失,仅残存卷首二页。其六至二十五卷计收琴曲138曲,都有比较可靠的来历。
古琴位列中国古代文人四艺之首,是历史最悠久的拨弦乐器。古琴音乐不仅读书人自己的修身之乐,更是容纳天地教化道德修养。2003年,随着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再次得到了世界公认。有鉴于此,为了更好推广古琴艺术,我们在2113年提出了《古琴名谱集珍》丛书计划,经过
《中国珍稀印谱原典大系》由陈振濂先生主编,拟分三编出版,总量预计在150-200种之间,基本涵盖靠前外珍稀印谱。每编各分专辑渐次推出,每辑10-12种,采用通代混编的方式。每辑均含古铜印谱、明清名人印谱、近代学术印谱三大类,并穿插其它特色印谱。选取印谱时,注重原谱的文献价值。所选印谱均保留完整原貌,不任意删减,以存真貌
从《四川大学名家美术作品集丛》中,我们看到这些美术名家在艺术上的探索领域各有不同,他们有的着重于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有的擅长或精攻中国花鸟画或人物画,有的在书法研究和创作上进行精细入微的探索,有的则在油画或其他画种上颇有建树。他们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在各自的领域享有较高的艺术声誉。在此,我们不必对他们的艺术作品进行一一
《中国珍稀印谱原典大系》由陈振濂先生主编,拟分三编出版,总量预计在150—200种之间,基本涵盖国内外珍稀印谱。每编各分专辑渐次推出,每辑10—12种,采用通代混编的方式。每辑均含古铜印谱、明清名人印谱、近代学术印谱三大类,并穿插其它特色印谱。选取印谱时,注重原谱的文献价值。所选印谱均保留完整原貌,不任意删减,以存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