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任何文字无论如何书写,都无法称其为真正的书法,更无法成就书法艺术之美。中国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也是中国特有的一门艺术。书法的历史很悠远,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那时的甲骨文和金文(青铜器铭文)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的汉字,也是中国最古的书法作品。金文书法带有美化装饰的倾向,体现了整肃端庄的标准美。后来的秦
清宫藏升平署戏画,原为储秀宫的大开本图册,供慈禧阅览。共两本图册,两卷图轴,合计177幅图。每图表现了某戏的一个场景,色彩宏富,笔法细腻,衣裾裙冠艳丽如初,人物栩栩入神。刘政宏此次将图册图幅整理出来,每图配上所表现戏剧的简要说明,包括戏种,戏名,戏剧内容,故事本事收于何书。
《房山四十二经拓片(套装上下册)》收录了北京市房山区上方山兜率寺大雄宝殿后壁上冯保所书的《四十二章经》,有很好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及文物价值。《房山四十二经拓片(套装上下册)》在收录房山《四十二章经》拓片的基础上,用现行简体字和标点符号校点了房山《四十二章经》的碑文。该碑刻上的经文为明代书法家冯保所书,并且由明人刘效祖作跋
《永乐琴书集成(一函十二册)》底本藏在台北故宫,是个孤本。查阜西先生编《古琴集成》时因为找不到底本没有收入。《永乐琴书集成(一函十二册)》是成书于明永乐年间,是一本集大成的古琴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参考价值。为大陆首次出版。
骊靬和平柱楹联作品集(上下)(精)
崔如琢大观 第十卷
本书收录杨晓阳丝绸之路近三十年创作的各阶段代表作品三百二十余幅,包括写生、主题画、重彩、水墨四个内容。充分展示了艺术家的风格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敬胜斋法帖(套装1-4册)》是乾隆二十年摹刻的乾隆皇帝御笔丛帖,全帙四十卷,卷一至卷四为御制文,卷五至卷十二为乾隆御制诗,卷十三至卷二十为乾隆手书经书及古人诗文,卷二十一至四十卷为乾隆临摹古人书法之作。流行于世者甚少,境内只有较少量丛帖传世。中国书店自海外购得此帖,为宫内所藏旧物,内府亮墨精拓,黄绫夹板经折装。我社为
《明宫冠服仪仗图》内有手绘彩图318幅,其中冠服图233幅,祭器图1幅,大射图28幅,仪仗图56幅。本书是有关明代初年冠服仪仗等图像资料最为全面、详尽的古籍,既补充了《大明集礼》载黑白线图之色彩,又增补了《大明会典》中所缺少附图的后妃礼、常服的全套彩图。
《飞鸿堂印谱》是汪启淑精心辑录家藏古铜印以及当时一百数十家印人篆刻而成。此谱共分四集,每集一函,一函四册,每册收两卷,每页录二印至四印,附注释文。收录每印皆经汪氏与诸同好虚心商榷,方始奏,故编辑印谱时间前后约有三十余年。是书成于1776年,共收录印数约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