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肆)上中下(精)
《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第142册)》以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16000多件敦煌遗书为底本影印出版。是迄今为止披露该馆敦煌遗书藏品最大最全的一部大型图录。除图版外,有总目、条记目录及新旧编号对照表。《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第142册)》对敦煌遗书的文献研究、文物研究与文字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是敦煌学研究、中古史研究、文献
《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140》主要收录了彩绘供养人像(拟)、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天地八阳神咒经、妙法莲华经卷一、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六○、救护身命济人疾病苦厄经、妙法莲华经卷五、妙法莲华经卷四、正法念处经卷五五等内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无量寿宗要经、起信论疏卷下、华严经疏、妙法莲华经卷三、佛经残片、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七等。
以作者二十年来田野考古所获350余品石刻资料为主体,结合相关历史文献与金石著录的记载,对龙门石窟及其周围地带中古时期的人文情态作了全景式复原。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出发,对上述遗产资料进行了内容范式的理性归纳,进而以这些资料系统为脉络,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向后人揭示出龙门地区在北朝、隋、唐、五代、北宋等历史时期曾经存在过的诸如政
《新金文編》即將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是一部專門收載商、周《至戰國末》兩代鑄刻在青銅器上的古漢字的字編。這些古漢字因為都是以鑄刻方式施之於鼎彝的,所以給這些古漢字起名字的漢宋人根據了這一特點稱其為(彝器款識),成為這類古漢字最早的稱呼。由於勒的青銅器多是鐘鼎,人們叉呼其為(鐘鼎文)。又由於青銅器是以青銅鑄就,古稱青銅
敦煌研究院编著的《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共2册)(精)》分上下两册,以文字、图片、测绘图等形式,详细记录和描绘了敦煌莫高窟第266窟、275窟等11个洞窟的石窟档案。本书运用文字、测绘和照相等各种记录手段,逐窟记录洞窟位置,窟外立面,洞窟结构、塑像和壁画,洞窟保存状况,以及附属题记等全部内容,是洞窟*翔实的
肩水金关汉简(壹)
本套书是中国音乐考古学的第一部重典,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组织,由全国数百名音乐、考古、历史学界的专家编纂,是国家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所收录的文物包括:大量考古发现的和传世的各种古代乐器舞具,反映音乐内容的器皿饰绘、砖雕石刻、纸帛绘画、俑人泥塑、洞窟壁画、书谱经卷等
本书以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遗书为底本影印出版。是迄今为止披露该馆敦煌遗书藏品最大最全的一部大型图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