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1995~2019年田野考古工作报告。在上述年度范围内,盘龙城遗址考古工作主要集中于杨家湾、小嘴和小王家嘴三处地点:杨家湾地点的考古发掘发现有大型建筑基址、灰坑、灰沟、墓葬等遗迹,揭示出盘龙城城市聚落晚期的中心;小嘴地点的考古发掘主要见有灰坑、灰沟和房址,发现有铸铜手工业遗存;小王家嘴地点则以灰
本书全面整理并公布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齐故城考古队在2019—2020年齐国故城小城西门外夯土建筑群遗址发掘中出土的钱范及相关遗存资料。通过整理,对较好标本采取三维拍摄拓本制作进行信息全面采集,并全方位公布资料,结合实验考古和科技分析,综合分析了钱范制作和冶铸工艺。在对新出土资料整合研究基础上,科学合理编排后,提供给
《清代奏牍文电汇编》(第二辑)包括《清五朝监察御史给事中等条陈密奏》《清代六部文案手折》《康熙疏稿奏章五种》《稀见清咸丰军事外交谕令秘件》等十多种历史文献,收录清历代官署奏疏、大臣密奏、揭帖、奏议等,涉及洪承畴、龚鼎孳、孙承泽、金之俊、王鳌永、沈惟炳、冯铨等人和浙江道监察御史、都察院左都御史、各地总督巡抚等。此次出版,
本书为四川省盐源县皈家堡遗址2015-2019年的考古报告。首先介绍了盐源盆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考古发现与研究情况以及本课题的相关背景信息等,然后介绍了该遗址历年发掘区内的地层堆积情况,之后按照遗存的年代顺序,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历
悬泉简中最早的纪年为汉武帝元鼎六年,最晚的纪年为东汉安帝永初元年,前后跨越218年。其内容大致涉及这218年及其前后若干年的历史史实,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社会以及边地风情、日常生活等。尤以邮驿交通和中西文化交流的资料见长,是两汉丝绸之路的即时档案和原始记录。这批重要的出土简牍,是西北汉简资料库的重要组成部
《山东馆藏文物精品大系·青铜器卷》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领衔,收录全省70余家文物收藏单位的藏品,编纂工作历经8年,共收录藏品1343件(套),是对山东省近百年出土青铜器的一次科学普查及精美艺术品的筛选,是对山东古代青铜文化元素与文化特征的一次集中展示。 全书共六卷,第一卷:夏商篇;第二卷:西周篇;第三、第四卷:春秋
本项目以武汉大学图书馆馆藏971幅晚清名臣手札真迹为内容,整理出版包括曾国藩、张之洞、胡林翼、左宗棠、郭嵩焘、劳崇光、丁善庆、梁鼎芬、王拯等晚清名臣的手札原件。项目分为图录篇和录文篇,图录篇考证手札原件作者、时间、内容,归类原貌出版;录文篇对手札原件辨识、句读、校勘、考证、注释,整理录入出版。本项目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
浙江省博物馆藏有甲骨文字计410余片,这些甲骨虽数量不巨,却不乏精品,孤片、罕见片均见,文字内容也极为丰富,有卜祭祀先王、征伐、田猎、年成、风雨、旬、疾病、王出入等多方面内容,涉及大乙、大甲、祖丁、祖辛、祖乙、妇好、妇妌等人王、后、贵族。商代上层社会的各方面都在这些甲骨文字中有所反映,是研究商代历史、甲骨文书法的一手珍
梁上椿,字西樵,又称岩窟梁氏,山西定襄县人,所著《岩窟吉金图录》是继《岩窟藏镜》后又一重要青铜器著作,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为彝器篇,共收录器物66件,下卷为兵器、车马器、杂器卷,共收录器物76件。梁上椿编辑《岩窟吉金图录》的初衷是有感于中国青铜研究仍注重商周葬器,“对于兵器、车马器、杂器则仍缺”,希望有学者能进行“兼收
此次影印出版的《岩窟藏镜》是山西博物院藏的民国时期出版的古代铜镜研究集大成之学术著作,也是国内第一部科学研究铜镜的专著。该书一函六册线装,分四集。第一集为先汉式镜,第二集为汉式镜,第三集为隋唐式镜,第四集为宋金元明清诸镜。全书共收录历代铜镜624面,梁上椿将每面铜镜都标注了出土地点、尺寸、重量、锈蚀痕迹、完残状况,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