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东南亚地区,呈现多种文化共存发展的面貌。本书编选整理了民国时期有关东南亚研究的重要著述,既包括当时菲律宾、暹罗、越南、缅甸等国家或地区的调查报告、历史文化研究专著,也包括对当地经济、贸易进行深入考察、分析、整理的文献成果,更有站在整个“南洋”的视野下对东南亚地区进行整体研究的作品。通过本书,可以为学界提供东南
地方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中国的“百科全书”。在地方经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存史资政、增强民族自信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成都方志集成》第一次将全域成都从明代以来至民国时期所有古旧方志、乡土志较全面的集中整理,并按照一定体例进行编纂、设计、出版,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山川志、古迹志、学校志、壇祠志、田赋志、水利志、风俗志、兵事志、封爵志、秩官志、宦迹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
本书是由中共繁峙县委党史研究室(繁峙县地方志研究室)组织开展的繁峙旧志影印出版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此次影印以繁峙县图书馆藏清道光刻本《繁峙县志》为底本,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本为配补本,开展相关工作。清道光《繁峙县志》上承明万历《繁峙县志》,下启清光绪《繁峙县志》,为《繁峙县志》的集大成之作。此次影印出版,优选底
本书收集了“上合大家庭”217项世界遗产的照片,展示出“大家庭”各成员源远流长的文明史和这片土地上大自然的壮美。
本书是江南旧志图谱的首次汇编整理,从江南地区历代方志中精选珍贵图谱,涉及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十六个现行设区市,包括南京城池图、镇江城池图、苏州城池图、嘉兴城池图、湖州城池图等重要城池图,展现江南地区地域联系之紧密、文化之交融。
本书包含《鲒琦亭集谢三宾考》《清代学术史讲义》《中国历史要籍介绍》《资治通鉴介绍》《中国通史讲稿》《读书札记》等,兼具史料和书法价值。
本书展示了洛阳古瓷标本博物馆收藏有从仰韶文化起,历经龙山文化,夏商周至汉唐元明的历代陶瓷器标本,包括烧制瓷器的窑具,如支钉、匣钵、垫饼等展品,其展示了中国古代的陶瓷器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器物。特别是除了国内著名的越窑、耀州窑、龙泉窑、邢窑、定窑的展品外,河南境内的主要的烧造瓷器的窑址比较完整,全面体现了
本纪念文集拟分为上下两卷出版,采用脚注形式,图文并茂。上卷选录云冈石窟保护和研究论著,下卷以云冈研究院学者的论著文章为主,彰显云冈石窟的研究已然改变了“云冈在中国,研究在日本”的学术历史,标志着云冈学走向成熟。
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农村,传统村落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由于保护体系不完善,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村落消失或遭到破坏,保护传统村落迫在眉睫。《贵州传统村落第三册》,由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写,是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成果,从总体概况、村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