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银器》是我国首部完整展示金银器在工艺美术领域流变的鸿篇巨著,也是一部纸上的人类生活史,囊括了先秦至清的金银器皿与金银首饰,着眼于造型与纹饰,究心于美术和工艺、审美与生活的关系。全书依历史朝代和器物功用,于近两千页的篇幅内,将金银器这一西风东渐之物在华夏之邦的落地、嬗变、融合直至自生光华的过程,以真实可见的图像影
本书是从国家图书馆地图专藏和书型古籍中遴选出的有关京津冀地区的古旧地图,以清代地图为主,辅以少量民国时期的地图,按成书(图)的时间先后编排而成,旨在通过地图展现古代京津冀地区的区域治理特征,直观展现了京津冀地区的离宫、园囿、守备军营、水利、漕运的情况,并通过文字介绍相关背景,解读这些古旧地图背后的历史,为全方位了解京津
本书全面整理、公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栎阳考古队1980~1981年开展秦汉栎阳城考古所得的所有发掘资料。通过集中整理,在《考古学报》1985年第3期已发表资料基础上,对1980~1981年秦汉栎阳城考古所得栎阳城遗址、东南墓区、太上皇陵的全部考古资料,在新的资料整理要求下开展全面梳理,在科学编排后,提供给考古学
大型历史文献丛书《三晋石刻大全》系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项目,自2009年第一卷面世以来,已经陆续出版了七十余卷,在世界产生了巨大反响,获得了诸多奖项,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部分卷目输出海外,嘉惠学林。《三晋石刻大全·运城市永济卷》由董榕主编,共收永济境内古今石刻600余通(方)依照丛书之体例编纂,按照时代顺
本书是收录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收藏的广州近代史料的丛刊,共50册。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和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广州在中国近代发展、转型和变迁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且比较完整的文献资料。这批文献可较全面地反映近代尤其是民国时期广州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从而较全面
本书研究篇、勘察篇、设计篇、养护篇四篇,具体内容包括:历史沿革、开封城墙夯土与垃圾分界面快速判定研究、开封城墙东墙及北墙成分分析研究、开封城墙北墙与东墙稳定性研究等。
舆服是中国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桑蚕、纺织、印染、服装、饰物、纹案、色彩、甲衣武备、车舆等,其中蕴含着古代的辛勤劳作和发明创造,也作为传统社会礼仪制度的载体,承担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物化体现。相关内容,形诸文字者也为数不少,但散落各处,缺乏系统的整理,制约了服饰史研究的发展。 《丛编》对中国舆服图书史料首次进行了系
本书内容包括:总纪、古迹、金石、艺文、职官、选举、议叙、宦绩、列传补遗、文苑补遗、孝义补遗等。
万寿寺是明清时期的一处重要皇家寺庙,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今为北京艺术博物馆所在地。《祝延万寿》是关于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历史文化艺术及馆藏珍品图录类著作。由祝嘏延洪、百年巨变、闳敞静深和艺苑之光四部分组成。前两章主要介绍了万寿寺的辉煌与衰落、古建筑的变换更替等,从中可见万寿寺兴建之由、历代帝王的增修扩建、万寿寺举办
人文与社会译丛·历史辑精选丛书内历史领域的扛鼎作品,收录了霍布斯鲍姆、汤普森、阿伦特、沃格林等当代史学大家的代表作,从人类历史的经典议题出发,解读历史规律,破解历史迷思,用历史之眼审视人类文明的进程,为理解人性和世界趋势提供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