讖緯傳為解經之作,一般認為形成于漢成帝時,後又經哀、平、新三朝,至光武帝時整理定型為圖讖八十一篇。後有鄭玄、宋均、宋衷(忠》等為主作注,也不斷摻入後代文人隨現實需要的增衍造作。由於讖緯與政治的關係太過密切,讖緯文獻曾遭曹魏、劉宋、萧梁、元魏的禁毁,大半散佚;隋代全面遭禁,散佚殆盡。明後期至清代,學者出於學術研究等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唐石刻《论语》更具有珍贵的版本价值。《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孔子集语》是关于孔子言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道德经》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最具权威的经典著作。含《道经》三十七章及《德经》四十四章。道家学说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
《中国学术编年》举中国一流史学、文献学专家之力,凡二十八载,第一次全面、详实、系统、深入地对原有的学术史进行历史还原和重建,由此在中国学术、中国学术史、中国学术史研究三个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关键环节上作出新的探索,取得新的突破。该书有如下主要特点:1.以编年形式全面综合与总结传统中国之历代学术,上起先秦,下迄清末。2.收
本书汇集明代以前有代表性的易学著作,尽可能选择最好的版本,影印出版,为广大易学爱好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四书集注》为宋代理学家朱熹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作注而名。该书上承经典,下启群学,睿智金言,代代相传,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影响。本书将民国版朱熹《四书集注》与清代著名书法家郑板桥的《四书手读》书法作品按内容结合,并加入阎立本绘《孔门儒教列传》,号称四书文、书、画“三绝”。精装本印制精良,配以楠木书奁
本书收入《中国基督教年鉴》及其前身《中国基督教手册》、《中国教会百年史》,试图勾勒出基督教在中国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国基督教年鉴》是每一年度中国基督教各地教会动态及各项事务的汇编,由季理斐(MacGillivray)等人主编,自1910年起逐年岀版,其中1910-1926年间英文名为TheChinaMission
本书是一部介绍中国清代学术思想发展史的著作。全书共二百零八卷,分为“正案”、“附案”和“诸儒案”。列入正案者有孙奇逢、黄宗羲、顾炎武等一百七十九人,列入附案者有傅山、惠栋等九百二十二人,列入诸儒案者有费密、唐甄等六十八人,共一千一百六十九人。
本书集理性解读与实际运用于一体,在解释原典的基础上运用千余个生动案例,涉及治国方略、官场进退、勤奋治学、处世原则与待人接物等方面,尽显“菜根谭”的智慧光芒。妙趣横生的千余幅手绘插画与处世智慧珠联璧合,为进一步参透其中的奥妙锦上添花。
本書為《儒藏》(精華編》之越南卷,包含以下內容:《易膚叢說》、《書經衍義》、《春秋管見》、《孝經立本》、《孝史略詮》、《論語愚按》、《皇朝圣谕训迪十条》、《黎朝教化条律》、《皇训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