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六百卷,(唐)玄奘法师译,三灯文化编,简称《般若经》。般若波罗蜜,意即“通过智慧到达彼岸”,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佛教般若类经典的汇编。此次出版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繁体竖版大字版,原汁原味保留古籍精华,方便诵读,有着丰富的佛学思想,对于中国佛教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泛东亚文化交流中有着重要意义,也对研究中国古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明泥金版)是一部明刊书法作品,也是一部佛教经典著作,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本书为明朝宣德年间泥金版本,是难得的书法经典类作品。
本书是本类文献首次大规模集中影印整理。壮族师公经书,多采用古壮字或壮汉合璧的形式抄写而成,内容融入了壮族、汉族民间经典的故事、传说、神话、谚语等,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晶。本次影印整理体量大,涉及地域广。版本多样,内容丰富,研究价值大。较好地呈现资料本身的抄写特色、文献本身形制特征。
在这本重要的著作中,世界最知名的文化理论家之一特里·伊格尔顿(TerryEagleton)以智慧、雄辩和清晰的方式论述了伦理问题。伊格尔顿提供了对悲剧、政治、文学、道德和宗教的罕见见解,通过雅克·拉康的《想象》、《象征》和《真实》的框架来检验关键的伦理理论,并将它们与社会主义和犹太教-基督教传统中“更丰富”的伦理资源进
《宗镜录》,五代永明寺僧延寿(904-975)集,一百卷,成书背景为“智觉(即延寿)以一代时教流传此土不见大全,而天台、贤首、慈恩性相三宗又互相矛盾,乃为重阁,馆三宗知法比丘更相设难,至波险处,以心宗旨要折中之。因集方等秘经六十部,西天、此土圣贤之语三百家,以佐三宗之义,为一百卷,号《宗镜録》”。 全书总分为三章,卷
宋刻本《毗卢大藏经》是我国佛教文化史上的珍贵遗产,此藏经雕于福州开元寺,也称开元寺本大藏经。此藏经由福州开元寺僧人本明、本悟、行崇等发起募刻,并得到当地信众蔡俊臣、陈询、陈靖、刘渐等的赞助;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开雕,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竣工。历经七代住持之不懈努力,终成大业。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刻竣后,又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由任继愈先生倡议并担任主编,是继1997年中华书局出齐《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编纂工程,从《嘉兴藏》、《卍续藏》、《频伽藏》、《大正藏》、《普慧藏》等各版大藏经及敦煌文献、房山石经中,挑选《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未收之重要佛教典籍,网罗遗珍,点校流通。《续编》规模宏大,
本套书共8册,包括:诗词卷、年谱卷、书信卷、影谱卷、书画卷、永怀录、译著卷、文集卷。
陈献章(1428—1500),世称“白沙先生”,是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及书法家。他一生未有著书立说,平日里乐于诗书教育,深得学生爱戴。他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他对心学的独到见解,大多通过与朋友、学生的书信往来中展现。本书是陈献章学术及哲学、伦理思想精华的汇编,最能全面体现陈献章学术思想,对于我们研究和传播心学思想具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