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以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首先对“发展后的问题”进行批判与反思,然后对“现代性”的理论体系进行梳理,论述了现代性批判的两条路径,并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资本逻辑进行了多维度批判,在深入解读鲍德里亚《生产之境》的资本批判进行分析,最后论述了上述理论分析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借鉴意义。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指以奥托·鲍威尔、麦克斯·阿德勒、鲁道夫·希法亭、卡尔·伦纳、弗里德里希·阿德勒为代表的奥地利社会主义倾向。作为一种思想流派,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社会主义思潮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寻求通过政治参与获取政治权力,从而将其主要策略融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政策中。
本书考察了平等作为一种现代价值观的基础和特征,阐述了马克思对这种平等观念的批判和超越。在此基础上,批判性地反思了当代西方自由主义、分析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民主主义关于平等问题的讨论。同时,基于特定语境和问题意识,重新思考了当代中国平等观念的建构问题。
本书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8版)》教材,对教学内容中的相关疑难问题做了深度解析。本书坚持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细致明晰的解析。对于问题涉及的基本范畴及其构成的基本命题、观点、原理,不仅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揭示其科学内涵以及内在逻辑关系,而且
《苏联时期马克思恩格斯重要著作编纂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将苏联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编纂的历史梳理同重要著作文本的考据研究紧密结合,通过考察苏联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编纂的研究机构、过程和重要成果,理清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和《反杜林论》等马克思恩格斯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著作文本为线索,梳理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分析法学问题,创立、发展和深化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的思想历程,简要归纳他们在历史唯物主义法哲学领域的的主要理论贡献。下编阐释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哲学理论所重点关注和深刻论述的四大问题,即法的本质、法的历史发展、法的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进入一个学术繁荣时代,涌现出大量优秀成果,为了适应当代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扭转没有专门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专业刊物的缺憾,特创办《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本刊通过刊发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深入研究理论的成果,促进当代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探讨,推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当代中国的
《财产与风险:马克思财产理论的逻辑与方法论自觉》梳理资本逻辑、市场关系、自由主义理念所引致的现代财产问题从何处来和往何处去的逻辑,探讨现代财产权利与社会风险防控治理之间的逻辑关系,揭示现代风险防控和财产治理的一般方法论。显然,批判资本主义私有财产构成马克思财产理论学说的逻辑基点;超越资本主义社会财产现实与逻辑,探讨关于
《马藏》是对马克思主义行程和发展过程中相关文献的汇总与编纂,旨在通过对文献的系统整理及文本的再呈现,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和世界传播与发展的相关文献集大成地编撰荟萃为一体。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大基础性学术文化工程,《马藏》分为中国编与国际编,中国编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的汇纂;国际编是对马
《劳动价值新论:理论和数理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代表了国内劳动价值论研究的新进展,其内容主要涵盖如下三个方面:一,将非均衡的视角引入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解释了马克思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理论;二,从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联系出发,对复杂劳动还原、转形问题、联合生产、国际价值等一系列重要问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的核心思想是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等各个组成部分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只有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才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全书导论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本书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前沿。全书由导论和八章构成,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人类实践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群众史观与以人为本、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及其发展规律、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结合、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历史走向、经济文化落后
本书是作者多年思考和积累的结果。书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中国的创新机制;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和学术崛起;考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及其应对策略;探寻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角,比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微循环、科学研究的育人作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等。
本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阶段各个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教材,按照2018年新修订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编写。 本书包含该课程考试大纲和正文两部分。 正文部分共设置了七章内容,分别讲授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及如何学习运用,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
本书通过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文本解读,辨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内在的三重逻辑即批判逻辑、建构逻辑,理清20世纪意识形态领域几大主要思潮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三重逻辑的内在关联,具体地、历史地再现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三重逻辑的生成历程、基本内涵与演进路向。明晰马克思本人的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进路,可为当代中国开展对资产阶级意识
本书致力于以马克思文本解读为中心,努力把握马克思自身思想的历史和逻辑线索,将其归结为法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形而上学三大批判,以此阐释马克思政治哲学理论体系。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其形而上学批判密切相关,他的实践唯物主义就是政治哲学,其中的核心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具有两个理论体系,一个是名词体系,另一个是动名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史著作。本书系统地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问题的论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思想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本书的特点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整体和基本理论关系中把握社会建设概念的科学内涵。第二,注重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建
本书从宏观维度及学术理论上再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前沿观点及热点问题,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当代境遇,为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开启了广阔的空间。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主题和理论特征、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与新唯物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的实践基础、马
马克思是千年*思想家。了解马克思的生平和事业,理解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懂得以马克思命名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与意义,我们才能把握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信念和追求。本书通过对马克思与我们的人生观、马克思与我们的历史观、马克思与我们的时代观、马克思与我们的科学观、马克思与我们的宗教观、马克思与我们的文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