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伦理学家和神学家H.理查德·尼布尔思想的概述。H.理查德·尼布尔是美国新正统派神学思想的缔造者之一,他的思想涉及到了社会学、宗教哲学、伦理学等许多方面。他与美国其他众多的神学思想家一道创造性地综合了彻底的一神论与文化多元主义来解决人类现存的信仰问题,激发着人们积极地进行信仰问题的探索
《蔡元培讲中国伦理学史》全书分绪论、先秦创史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宋明理学时代四大部分32章,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伦理学界重要的流派及主要代表人物,并阐述了各家学说的要点、源流及发展。《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民国时期影响国人的大师著作)》是*部系统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生、发展及其变迁的学术著作,阐述了从孔子到王阳
本书在对一些传统伦理学研究方法(如心理主义方法、日常语言分析方法、系统方法等)加以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语言分析方法,即基于认识共同体的语言分析方法,并运用它来对伦理学做一个比较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本书所论及的内容,涉及伦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如自由、方法、人生目的、规范、美德、评价、价值、义务、后果、合理性、社会
20多岁,谁不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我们有时脆弱,有时迷茫,有时孤独,有时又拍着胸脯显示坚强。原来很多路,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走。原来很多人,都在着急地安排我们的路。是大胆追求,还是服从安排?到最后,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名家家风》通过詹天佑、王国维、竺可桢、陈寅恪、梁漱溟、叶圣陶、潘天寿、丰子恺、朱自清、老舍、傅抱石、南怀瑾、常香玉、严凤英14位名家的后人之口,彰显了家风的影响力。在后辈们的眼里,老舍是个满脸皱纹的小老头,陈寅恪是个静静地在白色小路上散步的老人,南怀瑾是个有一碗饭也要分半碗给别人的邻家老者,严凤英是个极讲原则的凶妈妈
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的系列年度报告之一,本书对中国道德年度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研,为相关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理由与道德》从康德、休谟及伯纳德·威廉斯的道德学说起笔,吸取当前西方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围绕着如何理解人类的伦理生活及其复杂性,探讨了道德义务与道德怀疑论、道德情感与道德动机、实践理性与道德必然性、内在理由与伦理生活、道德知识与伦理客观性、道德实在论与道德真理、进化伦理学与道德规范性以及伦理生活的可能性等论题。作者从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具有深厚的伦理意蕴,正在重构人-技术-社会的关系,重构的性质与人类的未来休戚相关。大数据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隐私权?抑或隐私权已经过时?如何处理数据共享和个体权利的关系?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该如何与机器人相处?自主机器人能否成为道德主体?我们该如何对待机器人?“电车难题”有解决方案吗?谁应对无人驾驶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生活会是一帆风顺的,更没有人能够那么幸运,总是顺遂如意。生活之中,每个人都会遭遇磨难和坎坷,与其感到沮丧绝望,不如微笑着面对,这样在人生之中才会收获更多。《每一次悲伤,都可以微笑面对》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从生活的琐事着手,告诉人们人生难免不如意,与其哭着过一天,不如笑着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想出类拔萃,获得让众人瞩目的成功。然而,世界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也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更不会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任何成功都是努力的结果。我们唯有成为*秀的自己,才能从容行走人生之路。每个人的成长之路都不是平坦的,我们唯有充实自己,敢于对自己下狠手,才能真正成长起来。《在难熬的日子里活得畅快淋漓》以
任何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进入社会,都想一展身手,做出一番成绩,然而,社会复杂,竞争激烈,做人做事都不能太单纯,凡事留个心眼儿,才能把握好人生,处处游刃有余。《人生解答书:如何应对无常与变化》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告诫我们人心难测,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另一部分是如何赢得他人支持和认同。本书能为闯荡社会的年轻人指点迷津,
现代社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每个人都渴望获得梦想中的生活,然而人生*的冒险可能就是绝不冒险,时代总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必须坚持学习和进步,一味维持所谓的稳定生活也许是一种退步。《你还年轻,还可以重新出发》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为读者朋友们分析怎样的生活才是真正应该追求的,才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与其逃避生存的压力,自欺欺人
本书以儒家文化为基座,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跨学科交叉性的研究方法,具体探讨了中国传统集体主义的历史起源、逻辑形成、核心问题、本质特征、教化方式、近代转型与当代论域等问题。主要做到了以下创新,即详细疏解了中国传统集体主义的源与流,较为完整地阐释了中国传统社会个体与集体的理论型构与内在关系,有力回应了学界通常所认为的中国
《你现在所受的苦,总有一天会照亮未来的路》趁着青春正好,我们只有努力奋斗,才能为自己的人生积累资本,才能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享受自由的人生。反之,假如我们肆意地挥霍青春,丝毫不为自己未来的生活着想,那么到头来只换来半生的穷困潦倒、紧张局促。很多年轻人都觉得青春就是人生的资本,因而从来不珍惜青春时光,殊不知人生弹指一挥间,
本书立足于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制高点的唯物史观所主张的研究人类史和自然史辩证关系的历史科学的论域,按照唯物史观的实践视野、过程视野、结构视野、文明多样性视野和阶级分析视野等科学方法,提出作为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积极进步成果的总和的生态文明,是一种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并列的文明形式,是贯穿于渔猎文化、农
信息伦理是数字化生存的道德维度,信息伦理学是新兴的应用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所谓数字化生存的当代社会,不能没有信息伦理学的引导和规范。本书以信息法律与信息伦理的关系为切入背景,在论述信息权利之道德意蕴的基础上,从信息开发、信息管理、信息传播、信息消费四大方面展开对信息伦理的分类探讨,并就电子商务、虚拟技术、全球化、大
伦理源于生活,生活需要伦理的指导。《日常生活行为伦理学》探索追求面向民众实践的生活伦理学,以历史回溯、文化诠释、伦理分析、哲学反思、价值建构之综合方法,对服饰、饮食、居住、行旅、工作、休闲、娱乐、生死伦理进行了分析、阐发,是伦理学的重要创新成果,对于促进民众生活伦理和道德素质提升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有关公共行政伦理的研究,在国外已有40多年的历史,我国学界则10多年前才开始涉足。本研究基于当代西方和国内的相关成果,力图建构一个兼具中国特色与普遍价值的公共行政伦理体系,并且探讨我国传统的官僚制度与行政文化的特质对构建公共行政伦理体系的影响。本研究将公共行政伦理体系划归为“公共政策伦理”、“公共组织伦理”和“公共行政
闽西客家的祖训家规,既是中华传统家风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客家村落社会运行中发挥了重要功能。前贤时哲对此论题有过一定的关注,但多偏重于祖训家规条文的搜集整理与解读,而对其反映的社会结构及功能缺乏深入的分析,尤其疏于从地域与族群的视角探讨其与社会运作的关系。有鉴于此,《朝夕勿忘亲令语:闽西客家
随着中国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定位需要进行新的调整,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幸福指数的价值和意义越发凸显。本报告在对幸福指数概念等基础性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依据所构建的客观福祉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政府公开的统计数据对中国2011年至2015年中国的客观福祉进行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