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了蒋有绪院士及其研究团队历年来陆续发表和未发表的重要论文、专著、建议和报告等,较全面地展现了蒋有绪院士六十多年的主要研究成果,涵盖了森林地理学、林型学、森林群落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林业生态建设与可持续经营、森林生态学科发展和科学普及等多方面。本书为上卷。
本书收集了蒋有绪院士及其研究团队历年来陆续发表和未发表的重要论文、专著、建议和报告等,较全面地展现了蒋有绪院士六十多年的主要研究成果,涵盖了森林地理学、林型学、森林群落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林业生态建设与可持续经营、森林生态学科发展和科学普及等多方面。本书为下卷。
本书介绍了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内容包括: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是如何威胁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服务;来自大自然的药物;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医学研究;具有医药价值的受威胁生物类群;生态系统失调,生物多样性丧失与人类传染病;生物多样性与食物生产;遗传改造食品和有机农业;我们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些什么。
本书作者通过长期积累和艰苦努力,结合多年野外实习心得和教学实践,精心编成此书。它用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语言对生态学野外观察和实习常用方法、项目和生物进行展示和介绍,并详细列举和图示生态学野外实习要点。
《生态系统生态学》简述了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类型及其基本特征;论述了生态系统的层级、服务、健康和管理的新思想、新理论;阐明了生态系统的物种流、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规律。反映了生态系统研究的*新进展,首次较完整的概括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全貌。
本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生态地学的学科归属、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比较系统地阐明了生态地学的基本原理,并对生态地学今后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主要内容有:生态地学的形成与其发展、学科定义、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与手段;陆地圈及其生态过程,水圈及其生态过程,大气圈与气候变化,生物圈与生态地球化学;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及其地表生态
本著作以水层-底栖耦合的思路贯穿始终,全书共分十二章,以绪论、渤海的自然环境和渤海营养盐动力学作为开头三章,而最后三章是水层-底栖耦合的两个关键过程:摄食过程和生物扰动过程,以及模式的建立,显示了多学科交叉,中间的六章则是本书的核心,即生物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既展示了大型底栖动物和小型底栖动物的同步观测和综合分析、粒径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第一卷):植物种子植物(Ⅷ)被子植物(茶茱萸科-胡麻科)》收录了中国被子植物共20科422属3267种,其中1862种(57%)为中国特有,154种(4.7%)为栽培或归化植物。每一种的内容包括中文名、学名和异名及原始发表文献、国内外分布等信息。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第一卷):植物种子植物(Ⅷ)被
本书收录了中国被子植物共29科220属3209种,其中1562种(48.7%)为中国特有,96种(3%)为外来种。每一种的内容包括中文名、学名和异名及原始发表文献、国内外分布等信息。 本书可作为中国植物分类系统学和多样性研究的基础资料,也可作为环境保护、林业、医学等从业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中药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特点和优势。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释中药方剂的科学内涵,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书是作者长期开展中药方剂现代研究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结合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化学、生物学与信息学技术,遵循系统论与还原论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体内研究和体
《生命科学概论》从生命的基本化学组成、细胞、代谢、遗传、分子生物学、生态和生物安全等方面较系统地介绍了生命科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的生物学规律和法则,同时简要介绍了当前生命科学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特别是当前关注的转基因生物和生物安全性知识。为宣传和普及生命科学的*新发展进展,《生命科学概论》还适当介绍了人类学和生物技术方
本书是在对云南第二大湖泊--洱海高原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和深入客观的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项原创性综合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洱海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水生植物与植被、底栖动物、昆虫、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等10个生物类群多样性的组成结构、资源现状与动态演变规律,是**次综合报道了洱海生物多样性特
首先,《澜沧江水生生物物种资源调查与保护》介绍了中国西南地区澜沧江流域的地理特征概况,主要阐述其地貌特征、气候状况、水资源特征和水生生物物种资源构成特征。并说明澜沧江水生生物物种资源及其栖息生境现状调查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其次,对本研究中的水生生物调查内容与方法按照不同水生生物类群(鱼类、底栖生物、水生植物)展开了叙述
《怒江水生生物物种资源调查与保护》以怒江水生生物为对象,从物种资源调查及保护出发,全面总结了多年的调查成果,阐述了怒江鱼类、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物种资源现状,并基于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书中首先介绍中国西南地区的地理特征、怒江流域的自然特征、鱼类地理区划及资源构成特点,并阐述怒江水生生物物种资源及其栖息
本书总结了2015年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生物技术应用和生物产业发展的主要进展情况,重点介绍了我国在组学、脑科学与神经科学、合成生物学、非编码RNA、表观遗传学、结构生物学、免疫学、干细胞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生物技术应用于医药、农业、工业、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分析了我国生物产业及细分领域的发展态势,并对2015年生命科学
本书收录了中国被子植物共17科,332属,2962种(含种下等级),其中2294种(77%)为中国特有,51种(0.017%)为外来植物。每一种的内容包括中文名、学名和异名及原始发表文献、国内外分布等信息。
《普通生物学实验指导》(第二版)包含36项普通生物学基本实验,涉及细胞生物学实验、植物学实验、动物学实验、解剖生理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等内容,通过普通生物学实验使学生掌握生物绘图、显微镜的使用、生物制片、生物的解剖等技能,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的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本科学生使用;也可供其他生命科学相关专
《普通生物学》(第二版)内容由生物的基本特征切入,从生命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遗传与进化,到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分类,后到生态系统,包括了生物分子与细胞、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环境与生态等内容。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的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为相关专业的科研人
本书以《中国植物志》、FloraofChina和一些专著性研究为主要参考,在收集其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聚类植物的种类和分布,作为中国蕨类植物多样性研究的权威参考资料。全书通过编研确认中国有蕨类植物39科,177属,2130种。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海洋生物中蕴藏的基因资源是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和根本。《海洋生物功能基因开发与利用》系统介绍了基因资源的特征,我国近年来在海洋生物功能基因发掘与利用技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包括海洋生物功能基因发掘与验证及开发利用技术;相继完成的牡蛎、半滑舌鳎、海带等20余种海洋生物的全基因组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