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了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复杂反馈系统动态行为的系统科学方法。它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横向学科,实质上就是分析研究复杂反馈大系统的计算仿真方法。系统动力学模型是社会、经济、规划、军事等许多领域进行战略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同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一样,也被称之为战略研究实验室,自
分岔问题是实质非线性问题。随着非线性问题在数学、物理、力学、气象、地球科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心理等社会科学领域提出的越来越多,分岔问题得到更多更广泛的关注。本书是作者及他们的学生们在这一领域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的总结。 本书共分五章,讨论了非线性系统的等价类、稳定性、局部和全局分岔、静分岔与Hopf分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旨在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10多年来,巡讲团的院士专家先后在全匡举办科普报告1000多场,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对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报告集·第十二辑》由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主编,精选了"科学与十国
本书是医学背景下灰关联方法学及其应用研究的成果总结。首先,对数理医学、灰色系统医学应用现状、灰关联方法研究进展等进行了综述,提供了阅读本书的知识和学术基础。通过与医学统计学相关分析方法的对比,论证了灰关联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优势。结合医学实践的特点,本书主要包括了作者提出或创新的以下内容:成组序列的灰关联分析方法;遍历性
既然宇宙是在大爆炸之后随机演变而来,那么它本应是混沌无序的,可为什么世界的运转不仅遵循着一定的数学规律,而且具有如此不可思议的精准度?为什么简单的数学方程式就能够控制整个世界这么复杂的结构?人的进化路线到底是怎样的?人的意识到底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科学家发现物质一旦到了微观层面似乎也能思考? 我们尽管已经取得了那么多
本书是对2016~2017年中国科普创作领域发展状况的研究与分析。涵盖科普创作的政策环境、激励措施、人才队伍、作品创作、作品出版等多个主题,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客观描述中国科普创作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探索相应的对策建议。同时,本书还记录了中国科普创作领域2016~2017年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本书分析了科普面临的形势和机遇,研究了科普与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创新创业和创新环境建设的关系,提出科普本质上根植创新文化。本书认为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必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优化创新生态,促进科普事业蓬勃发展。第二,不断壮大科普事业,持续提升创新生态系统。第三,加强科普与创新互
本书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为基础,讨论科技哲学研究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其中包括做好科技哲学研究工作的三对核心要素:目的和要求、任务和态度、步骤和方法;主观方面的四项潜能:思想和品德、知识和能力、健康和生命、毅力和战术;客观方面的三个影响因素:机遇和挑战、环境和协调、条件和利用;工作过程中的两个动态
本书试图揭示这样一种理念:博物学始终平行于自然科学存在和演化,博物学与自然科学有交集但并非其真子集。在这种新的定位中,博物学的价值、意义并不完全由自然科学来评定。博物学历史悠久,经受了持久检验,适应于天人系统的可持续生存。博物教育是一种“成人”教育,将有助于使人成为人,时刻体认自己是生态共同体中的一员:知道自己的
本书结合科普工作的内在逻辑,结合大数据分析等手段,从需求、舆情和行为等方面展现科普信息在互联网传播中的结构化特点,旨在为广大科普工作者提供一套面向科普需求侧的互联网科普数据指南。全书分为主报告和分报告两部分,主报告主要阐述科普数据分析的整体研究框架,描述互联网科普的整体特点和发展趋势;分报告按照需求分析、舆情分析和行为
书稿包括四大部分,即关于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内涵、科研选题思路与方法、科学研究方法、自然基金项目申报书案例等。在阐明科学研究中系统哲学思维、创新思维的基础上,论述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工程系统演化过程研究内涵、科学问题、关键学术问题、工程科学项目的选题及其案例。提出、论述了组合概念与概念拓展、特征结构法、非线性、科学假说、
本书在充分调研电子领域各岗位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对电子电路识图、应用和检测的知识技能进行汇总,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指导,系统、全面地介绍电子电路识图、应用与检测的综合技能。本书引入"微视频互动”学习的全新学习模式,将"图解”与"微视频”教学紧密结合,力求达到最佳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本书是作者“近代中国科学转型的历史轨迹与哲学反思”的项目成果之一,梳理了近代中国科学转型过程中,中国向外国学术科学技术的历史和其中涉及的一些重要学术问题,对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本书是"新时代公众科学素质评估评价专题论坛暨第二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相关研究结果的汇编,共包括由科学普及与传播研究领域的中外著名专家、学者提交的49篇论文,主要就如何在新时代语境下深化公众科学素质监测评估,推动科普事业繁荣发展等充分凸显了"加强监测评估,提升科学素质"的主题。该书的出版对于更广泛地传播学术成果,促
本书以作者开设"系统科学概论"和"系统科学数理基础"两门课为基础。全书共三册,本书为第二册,介绍了系统科学的数学物理基础,包含群、线性空间的矢量和矩阵(抽象算符和表象)、概率、统计学、Dirac符号等,通过具体例子--量子力学的数学形式来看科学和数学的关系。还介绍来了物理学关于具体学科或者具体系统的知识应用于系统科学:
“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在国家财政经费的支持下,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由中国科学技术馆开发实施。该项目以科技馆经典展品和高新技术展示构建的展览为载体,以流动展出的方式将展览资源送到尚未建设科技馆的地区,为公众提供科学教育服务,促进科普服务的公平普惠。《BR》本书主要分析并研究了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实施以来的科普教育效
本书从重要科技领域中选择科学与工程计算、引力波研究、虚拟现实研究、石墨烯防腐涂料、磁约束核聚变、生物成像技术、人类微生物组、作物病虫害导向性防控、地球深部金属矿资源探测、第三极环境研究10个科技前沿领域或热点问题,逐一对其进行国际研究发展态势的全面系统分析,剖析其国际整体进展状况、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国际竞争发展态势,
《高技术发展报告》自2000年起开始发布,全面关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和能源技术”及“航空航天和海洋技术”四大领域,每年聚焦一个领域,4年一个周期。《2018高技术发展报告》的主题是材料和能源技术。报告综述了2017年高技术发展动态,着重介绍了材料和能源技术领域技术及其产业化新进展,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
2018科学发展报告
本书以近代科技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规律,现代自然科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当代高科技领域的发展状况,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经济和人类自身发展的相互影响为教学内容,使读者获得科学技术基本知识与科学思想,了解各学科的**成果与发展趋势,增强科技意识,引导其关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使其具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进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