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少博编著的《周易的启迪(基于现代抑制科技异化的研究)》讲述了:分析科技异化,关键不是分析科技本身,而是从分析使用科技的人类主体为契机,才有可能真正认识科技异化、分析科技异化、寻找科技异化的根源及救冶方法。《周易的启迪(基于现代抑制科技异化的研究)》分析了科技异化的内涵,列举了科技异化导致的不良后果,阐释了科技异化的根
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孝经》,虽然文本短小,字数不足两千,但确是论述“孝道”和“孝治观”的集大成者,它所倡导的伦理思想一直引领着中国人的所思所感,它所构筑的理论体系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所言所行。杨志刚编著的《孝经与孝文化》是人民日报学术文库之一,《孝经与孝文化》系统梳理出占今中外对《孝经》的阐释、借鉴和应用,界定出“孝文化
关于易学研究的对象,学界通常将易学定位于《周易》或者八卦。这样的学术定位似乎流于简单、生硬,有些脱离实际,起码与有关的大众意识相左。日月为易,易的本来涵义是阴阳,从易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两个方面来看,所谓易实际上全面地涉及到阴阳、五行、八卦、河图洛书等内容。这些内容彼此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共同形成了一种非常完整和有机
《走进老子》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认知中国哲学鼻祖老子。采用两面一体式为读者服务“一、图示联合,二、文字解义。二者合一,立体出老子的本真面目。是一本渴望以老子高尚道德来滋养我们生命的、图文并茂、雅俗共读、老少皆宜的普适性读物。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句”丛书·书法艺术卷: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在面向清华师生校友、继续教育学员荸海内外各界出版发行的同时,还将由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百年树人爱心公益基金,携手爱心组织及个人,向全国中小学赠送,旨在以传统艺术形式承载民族优秀文化思想,服务民族伟大复兴。
《庄子哲学》是当代中国著名学者王博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是国内研究先秦诸子,尤其是老子和庄子哲学的著名学者。一方面,作品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主要研究公认出于庄子之手的内七篇,在这部书中,作者尝试了一种新的解释庄子思想的方式,也是一种新的学术专著写作的范式。作者在对原文精准把握的前提下,深入挖掘了庄子哲学的内在精神,描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古人云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古人对话中的内涵却一直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影响,如何将知识吸收并且为我所用,首先是要便于理解,《微说论语》通过现实生活的语境对论语加以解读,让传诵千年的儒家经典接了地气。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虞翻易学思想研究》研讨三国时期象数易学人师虞翻的易学思想。虞翻易学包括太极说、卦气说、卦变说和易象说,向世人展示出一幅宇宙生生不息的阴刚流变大化之图:以太极为巾心,乾阳气流变是太极之动态,由月体纳甲符现;卦气足乾元在一年之中运动的表现,消息、爻变、卦变则是其具体变化的符号显示;卦变包括了旁通
鬼谷子纵横智慧
《庄子》、郭象《庄子注》、成玄英《庄子疏》,被学界视为庄学史中的三大里程碑。本书超越个案研究、考据学研究等方法,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采用比较的方法对三者作了研究。本书用具体的史料清晰揭示了三者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其在《庄》学史中的历史坐标,并从学术思潮的逻辑演进及道体论的视角厘清了三者之间相异的思维理路,再现了由不
事物都有两方面,就像镜子既有正面,也有反面。一般人看事物只注意正面。老子的思想,就是将那个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反面给我们指出来。一般人羡慕“多”,老子则说“少则得,多则惑”;一般人爱财,老子则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一般人都想夸耀自己,老子则说“不自是,故彰;不自矜,故长”;一般人只想进,不想退,老子则说“知足不辱,
《四书》是儒家的核心著作,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崇高丰碑。田儒宪编著的《四书微揽》汇集了作者研读《四书》的十八篇心得,它能够帮助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四书》的基本内容,感受古代先贤的人格魅力,认识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辜鸿铭认为欧美的传教士和汉学家歪曲了儒家经典的原义,糟蹋了中国文化,并导致西方人对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产生种种偏见,因此决定亲自为欧美人讲解《论语》,这就是《辜鸿铭讲论语》的由来。《辜鸿铭讲论语》不但语言精练,词意精达,而且在讲解的过程当中纵贯中西,援引歌德、卡莱尔、阿诺德、莎士比亚等西方著名作家和思想家的话来注释某些经文
我国宋代,易学家们大兴图式之学。纷纷就易的本质内涵和基因质料给以深度掘析,初步形成了以阴阳为核心内容的哲学自然观,并以此为出发点展开了对人文理念的理性构建。《易学科学思想:宋代易学六十四卦自然观》秉承宋《易传》之彖、象、文言等十翼之精髓,大发易之意蕴,对六十四卦的宇宙观进行了充分阐发,并附有新意。按《序卦传》的卦序程式
世事无常,祸福相依。有的人生意越做越大,有的却越赔越多;有的品牌百年长青,有的则譬若朝露;有的人事业平步青云,有的则“半途而废”。究其原因,很多人不清楚“钱”和“命”哪个更重要,因而乐极生悲,泰极否来。《要钱还是要命:<道德经>的启示》在以老子的《
《周易》在中国传统典籍中是最有特色的,儒家以它为“五经”之一,道家以它为“三玄”之一,历来被认为难读难解。本书分八卦、六十四卦卦画、卦爻辞、义例、成书、《易传》、《彖传》、大小《象传》、《文言传》、《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等部分,深入浅出,对《周易》
本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引言;典籍翻译与翻译伦理;安乐哲儒学典籍合作英译——视角、态度和方法;辨异观同——安乐哲与合作者的儒学关键词英译等。
《国学基本文库:先秦学术概论》纵论先秦学术,首先鸟瞰先秦各学派的源流和相互关系,其次对道、儒、法、名、墨、阴阳、纵横、兵、农,数术、方技、小说、杂家条分缕析。此一深入浅出的论述,使得读者既对先秦学术有通盘的了解,又能在其引导下,就各学派重要著作的内容进行考辨。作者论述平实,视角独特,很多论断为后来的考古学成果所证明,不
《中国儒学史.隋唐卷》详述了儒学在隋唐时期的发展历程。因隋唐儒学几乎涵盖中古学术的所有领域,故此卷在结构上采取古代学术与现代学科相结合的方式,将隋唐儒学分为五个阶段,以时间为经,人物为纬;内容方面则捡取处于学术核心部位的经学、哲学、政治、史学、经济、礼法思想予以论列,通过对隋唐史料的挖掘与辨析,予以抉发阐述,较为全面地
中国儒学史项目的立项、分工、经费筹集等,前后经历颇久,致使作者往往不能集中写作,难以一气呵成,且文字的风格也不尽一致。按照分工的设计,《中国儒学史·宋元卷》计划字数为不超过五十万字,应当说,这个篇幅对于全面呈现宋元时代的儒学面貌,是很不够的。因此,《中国儒学史·宋元卷》的指导思想是,在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