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绵延数千年,一笔一画中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它不仅是智慧的结晶,更是传统文化的根基。但那一笔一画、一部件一偏旁又代表着什么,有何意义呢? 本书选取一千个常用汉字,按照人体(形体、器官),器物(器具、建筑),自然(动物、植物、天文、地理),其他的顺序,通过源远流长的古文字,结合一千幅生动活泼的精美插图,拆解每个汉字,
汉字,是孩子探知世界的钥匙。《汉字大不同:有故事的汉字》精选了210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汉字,帮助孩子在快乐阅读中认字、识字,将汉字写正确、写美观,启发学习母语及传统文化的兴趣。本套书在编排上别出心裁:每个汉字讲解都包含书写笔画、书写口诀、字理文化、汉字演变图示、趣味知识拓展,同时配有精美的古风卡通插图,让孩子的汉字
本书稿是一部汉语言文字学专著。记号是汉字结构中既不说明意义,又不说明读音,也不区别词性,只起代替、指点、区别或者美化字形作用的部件。20世纪40年代之前,关于汉字的记号研究在国内一直处于空白。近年来,学界对汉字记号认识的逐步深入。在此背景下,作者即以汉字记号为中心,回顾其研究历史,说明记号的来源、内容,证明记号的普遍性
如果一部专著也像文学作品一样,需要有一个主题的话,那么本书的主题就是“语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当代汉语中,这一主题表现得非常明显与突出:比如用已有的造词单位造出新的词语,以原有语法规则或已有形式为基础创造新的形式和表达方式,在已有词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或借助修辞手段等创造新义等。本书是作者《当代汉语词汇研究》一书的姊妹
汉语国际教育学报(第七辑)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学生汉语阅读加工机制及阅读效率促进的眼动研究”的成果。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三编:第一编介绍了眼动的研究基本问题,包括眼动的生理基础及其基本模式、眼动研究的范式述评;第二编介绍了汉语阅读的加工机制,包括阅读知觉广度的研究、字词阅读的眼动研究、句子阅读的眼动研究和重复阅读的眼动研究
本书主要运用跨语言比较的方法,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来观察和处理汉语假设句的相关现象。重点围绕假设标记探讨了假设句的句法操作、汉语假设标记的语法化来源、汉语假设句的从句和主句标记配套使用情况、汉语假设标记与“联系项居中原则”等论题;研究了河南夏邑方言中的愿望义反事实句的表达形式。笔者发现汉语假设标记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语义
本书作者在研究汉字的过程中,常常被汉字最初的美丽形态所打动而深感震撼。这本书从个人的视角精选了101个最能展现古代博物史的汉字,不仅详细讲解了每一个汉字字形的演变,而且由汉字字形入手,讲解了与此汉字有关的古代社会的文采风华、动物植物和农事舆地,带领读者回到历史现场,寻找中国文化的根。
本书作者在研究汉字的过程中,常常被汉字最初的美丽形态所打动而深感震撼。这本书从个人的视角精选了100个最能展现古代生活史的汉字,不仅详细讲解了每一个汉字字形的演变,而且由汉字字形入手,讲解了与此汉字有关的古代社会的生活形态、日常礼仪和文化常识,带领读者回到历史现场,寻找中国文化的根。
本书运用意象图式理论及其方法刻画汉语趋向补语及与之对应的越南语趋向补语;基于大规模汉越语言对比语料对汉语趋向补语及其句式在越南语中的对应形式进行了详尽考察,总结对应规律;基于大规模越南学生中介语语料库深入探讨越南学生趋向补语的使用情况,分析、解释学生的偏误,构拟出趋向补语句式的习得发展阶段,寻找影响习得的原因;运用似然
过去语言学界对语言音位的分布、对立和内部的发展演变规律的研究,主要基于传统的语言学、音韵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无法对语言音位结构进行量化研究,即使使用频次统计方法也很难描述和解释音位的地位和相互组合关系。本书以《汉语方音字汇》的3000字为研究材料,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音位对立理论设计了音位负担量计算方法。对中古音韵系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是河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集刊,为半年刊。之前以《燕赵学术》为名出版多期,2014年更名为《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由我社连续出版,入选2017年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本刊包括语言学、古代文学、文献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学术名家等栏目,收录有关文学、语言学等相关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主要内容是针对管理类联考逻辑考试中,论证有效性分析这一题型,进行的专门讲解和练习。论证有效性分析,是很多考生不熟悉的一个题型,很多人从来没有接触过,本书分为考试指南与历年真题两大部分,讲解论证有效性分析的同时,也结合历年真题,进行系统的练习和解题训练。
2013年秋,当代中国语言学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西南学术重镇广西大学召开。与会学者从方言学、词汇学、语言与文化关系、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语言学思潮、语言学学科建设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6年后,在广西大学黄南津教授、复旦大学申小龙教授、武汉大学赵世举教授、厦门大学苏新春教授等诸多老师的努力下,编辑出版了这
《中文论坛》是湖北大学文学院创办的涵盖中文学科各研究领域的学术辑刊,旨在搭建一个新的学术平台,展示海内外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借以倡导视野开阔、独立研究的学风,立一家之言,撰传世之作。本书为2019年第1辑,设中国诗学、五四研究、湖北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信息技术与文学教育五个栏目,从不同视角展现了中国诗学、中国文学、语
本书严格依据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印发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2004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新大纲)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编著而成。在内容编排上,本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本书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际出发,全面地讲解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声母、韵母、声调、音变、音节等基础
全书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语源探索。主要从语源上探索汉语词语的本义以及汉语同义词之间的差异。第二部分为训诂的理论与实践,在理论上将训诂分为语言的训诂与言语的训诂,训诂实践严格遵循相应的训诂方法与程序,新见迭出,多能发人所未发。第三部分为语法研究,果既注重语言材料,又注重理论方法;既注重描写,又注重解释;既注重通语语法,又
《汉语语法及相关问题研究》以语法化理论、词汇化理论以及语义学、语用学、语言学等思想为指导,运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描写与阐释相结合、个性研究与共性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围绕着汉语语法及相关一些问题,以问题讨论的形式,从虚化、句式、用法、训释、献疑、方言等角度,具体探究古今汉语里常见的一些语言事实或现象,并对汉语教学与研究中所
国际汉语教师是新时代汉语国际教育中“三教”问题的核心。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各国民众对中国的形象认识和看法。新时代教育在扩大对外开放、人文交流事业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际汉语教师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都对其培养质量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本书着眼于如何培养高质量国际汉语教师,基于复杂系统理论
本书基于语言类型学视角,在充分汲取国内外已有连动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从句法属性、语义特征、语序特性、历时发展以及词汇化、构式化等方面,对汉语连动式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描写、分析与阐释,对汉语连动式在汉语语言体系以及世界连动语言中的地位和价值进行了论述与探究,为汉语连动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