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特别是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模型与建模方法、系统分析、系统预测、系统评价、系统优化、系统决策、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
本书结合当前实验室实验操作经验和国内外实验室管理文献,在简述实验室安全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现代实验室常用的水、电、气、火、试剂基本安全操作和安全防范措施,实验室有关化学、食品、微生物基本操作及安全防范,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范等内容。此外,还重点介绍了实验室安全事故介绍及案例分析,提出了实验室安全风险管理的思路
量化分析粮食安全与粮食生产,对其运行状态、目标及内部结构和功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诊断、评价、预测时,不但涉及确定性信息,同时也涉及广泛的灰信息,灰色模型技术具有独特的适用性和优势。 《灰色系统丛书粮食安全与粮食生产:基于灰色模型技术的分析》主要介绍灰色模型技术基础理论和方法创新,侧重于灰色模型技术在粮食安全与粮食生
《计算30年:国家863计划计算机主题30年回顾》是对国家863计划实施30年计算机主题发展的回顾,由四方面内容构成。由863计划计算机主题历届专家组的部分专家分别撰写,从不同视角回顾863计划计算机主题发展、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构成了本书的主体——回顾篇;第二部分人物篇介绍了863计划计算机主题历届专家组组成及其成
《中国科学技术史:化学卷》通过对中国古代陶瓷、冶金、炼丹术与医药、盐硝矾加工、酿造、制糖、染色等与化学有密切关系工艺的化学内容,全面勾画出了中国古代化学的基本面貌和发展历史,并对它们的内涵作了深入的揭示和评述。就其起源、发展、具体内容和化学成就,以及反映出的化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严谨的考证和阐解,尤其对化学的原始形式—
中国科学技术史·军事技术卷
金秋鹏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人物卷)(精)》精选了春秋战国至清末的*名科学家77位。他们是科学史上各时期的代表人物,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各篇作者大都是研究立传人的专家,多数作品代表着国内外研究的先进水平。作品对科学家的生平及学术贡献、学术思想的记述十分详细、全面,有不少新材料、新观点,而且文笔流畅。
本书是一本高度浓缩的介绍当前科技热点的科普读物。涵盖了虚拟现实技术、自动驾驶技术、量子技术、区块链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网络技术、碳捕捉技术、神经形态技术、无人机技术、能源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既简明扼要介绍了技术的内涵,又分析了这些技术对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以期给读者如何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如何判断哪些行业是符合未来发展趋
第1章科学创新思维方法概述第2章科学实验探索方法第3章科学技术素养实验探索第4章创新实验研究第1章科学创新思维方法概述第2章科学实验探索方法第3章科学技术素养实验探索第4章创新实验研究第1章科学创新思维方法概述第2章科学实验探索方法第3章科学技术素养实验探索第4章创新实验研究。
《美国联邦国家实验室研究》详细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国家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美国自身的国际战略之间的关系。从科研经费数据出发,分析了美国不同联邦部委资助的国家实验的主要研究领域。以美国国防部下属实验室为例详细分析了美国国家实验室的管理和资助模式。以美国能源部下属实验室为例,详细分析了资助单位对国家实验室体系监
人类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改变,在当下,能*快、*激烈地促进这些改变的,就是科技。而这些改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又在我们预料之外?举例来说,互联网全球化是必然的,但选择哪种网络不是必然的;四轮汽车出现是必然的,但SUV不是必然的;移动电话的发明是必然的,但iPhone不是必然的……
本书依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和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发布了2017年度申请须知和限项申请规定以及各类项目资助政策,指导申请人自主选题、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指南》就研究项目系列、人才项目系列、环境条件项目系列等各类项目分别进行介绍。
本书内容包括:系统基模;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反馈环计算法;顶点赋权反馈因果关系图分析法;模型检验;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建模;网络舆情态势涨落建模等。
本书共有22章,包括生命科学总论及其21个分支学科或领域,在全面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态势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阐释了我国的研究现状和在国际上的地位,梳理出了我国的资助格局和人才队伍特点,剖析了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和亟待加强的方面等。
本书从块结构模型中间变量不可测量的角度出发,结合块结构模型辨识的基本过程和特点,分析块结构模型各串联模块在不同激励信号作用下的特性,研究和设计组合式多源激励信号,以解决块结构模型的可辨识性问题和各模块的参数估计分离问题。在此基础上,系统地研究和提出能够抑制干扰的块结构复杂非线性工业过程辨识新方法,包括采用集成建模技术的
本书内容涉及古地理的沧海桑田、千古之谜、自然奇观、环境保护、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趣味化学、化工矿产、石油天然气、奇异的金属、等等。作者用散文的笔触,既向人们展示了事物的本然,又道出了事物的所以然,使人们在读书中获得知识、力量和启迪,是一本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好书。是青少年课余的良师益友,中老年业余时间的精神享受。
在编写过程中以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为线索,史论结合,在重点介绍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著名科学家在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方面的突出成就的基础上,阐明科学技术和人类自然观的发展规律,并根据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介绍新学科、新技术的基本内容、思想方法和现实意义,力图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科学性与系统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以
本书为中国科学院战略与规划研究项目(GH11049):现代科学技术制度化进程研究的研究成果。选取北宋咸平四年(1001)-宣和二年(1120)之间的120年历史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华人名大辞典》为主要资料来源,采用科学社会学的经典方法,对活跃于这一时期的北宋社会精英群体进行集体传记研究,以分析这120年中北宋主流精英阶
本书收入康德自然哲学全部相关著述,含《关于活力的真正测算的思想》、《一般自然史与天体理论》、《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自然地理学》等著作和《地球是否已经衰老》、《地震的原因》、《物理单子论》等文章、论著摘编,书中所收入的著作、文章均由译者增译了《科学院版编者导言》和科学院版编者注,并在必要的地方加了少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