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评论》的第1辑,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板块:一是诠释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二是解读中国梦战略思想与实践;三是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四是谋划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法前沿问题研究、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环境诉讼制度与环保法庭建设研究、域外环境法研究、域外环境法和国际环境法译评、书评。
本书内容包括:农民权益内涵的理论界定;农民权益问题的历史演变与改革路径;农民劳动权益:基于就业制度的分析;农民土地权益:基于市场化改革趋势的分析;农民投资权益:基于财政与金融角度的分析等。
本书将全面展示中科院京区单位开展党建创新的新探索、新尝试、新经验,宣传中科院京区单位党建工作的新成果、新进展、新风貌,有助于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中科院党建工作。
该书分两大篇,立足于法的历史性、时代性以及传统和创新的关系,“讨论法史学科如何将历史引入民法典,让民法典得以扎根于中国固有之法律传统”,内容汇集了民法、法史、法理等学者关于民法典编纂与法史研究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全书以对话讨论的形式行文,主要内容包括“民法典编撰应坚持的历史规则”“民事习惯在民事立法中的地位与价值”等主题
区域政府竞争是在区域政府间展开的,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区域资源配置、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民生等方面的项目、政策、事务上进行竞争。主要包括项目竞争、产业链配套竞争、人才和科技竞争、财政和金融竞争、基础设施竞争、环境体系竞争、政策体系竞争、管理效率竞争等八个方面。实质内涵是在区域资源配置中,对“可经营性资源”采取什
本书以广泛意义上的政治神学为主题,从宗教、意识形态的视角考察政治秩序的发生与发展。其中收录了关于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主要宗教和中国传统思想资源《老子》所衍生的政治合法性讨论。
本书依循公司治理的法律金融学、政治经济学理论等前沿理论所奠定的基础而展开,紧密结合中国语境,探讨了中国公司法律制度的基础性制度结构、真实立法、演化过程及实际运行中的治理绩效等问题。书中指出:中国公司法律制度的生成、演化与治理绩效有其政治经济学事理逻辑,(上市)公司所有权结构从根本上为政治权利结构所形塑,公司治理实践中的
基于财税法的重要功用,需要不断优化其制度设计,来促进和保障分配公平。为此本书提出了“差异性分配理论”,分析了财税法制的历史变迁,进一步揭示了分配不同问题的制度成因,及不同价值取向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着重选取了直接影响公平分配的若干直接税制度展开研究,包括我国已经实施多年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及尚未建立的遗产和赠与制度、社
本书分九章,对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纷繁复杂的变化,逐一做出了细致的考证与论述。从四个方面对于这一制度的历史面貌、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历代宰相究竟握有什么权利,提出了异于前人的新看法,由此对于皇帝、宰相、秘书咨询官员之间的复杂关系做出解释:不同意长久以来宰相制度的变化发展主要出于君相权力之争说;详细论述
大家小书,关于秦汉魏晋南北朝历史深入浅出的学术普及。本书采用“制度史观”,着重从“政治制度”与“政治势力”两方面叙述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历程。阐述了战国至秦中央集权的官僚帝国体制的创立,入汉之后的各项制度发展,魏晋以下的政治“变态”,北朝官僚行政的再度振兴等等;阐述了此期文吏、儒生、宗王、外戚、宦官、门阀、军人、寒人、
《中国书籍·学术之星文库制度与思想:行政文化的比较研究》以国家行政现象的发生及演进,行政活动与行政实践所及及影响为视角,从制度与思想方面探讨广义的行政文化。比较研究不同行政文化的起源与成因、发展与演进、路径与转型,总结评价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特征与价值。
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结果,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它是一定政治斗争的终点和起点,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本书主要对宪法的演进与历史发展、宪法在实践中的运行以及与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宪法
本书以草原政策及其变迁历程为案例,整合出用思想模型解释政策变迁的一种思路。思想模型是人为了理解外在世界而构造的内在映像,其构成要素包括理念、话语和预期行动。本书的案例分析表明,正是来自国家的思想模型型塑了草原政策,也成为引起政策辩论的根源,这源于国家提供的思想模型挤出了蕴含着本土知识的地方性。在“现代”时空下,草原政策
本书研究楚国管制对于认识楚国典章制度,认识楚国管制在先秦管制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对后代管制的影响上十分必要的。研究楚国管制也是楚国政治制度史乃至先秦政治制度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本书从重大社会关切出发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进行了创新性阐发,对社会、生活等一系列重大范畴进行了新的界定,对社会研究范式和中国社会发展模式进行创新表达。绪论扬起生活的风帆;第一章寻找人类新家园:马克思的求索;第二章“社会”的再发现;第三章生活是什么;第四章“生活论”研究范式的构建;第五章“生活型社会”的模式选择;第六
本书是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程汉大教授的文集,收录了程教授关于英国议会政治、政党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外国法制史学等的研究论文二十余篇,主要分析梳理了英国议会制度与政治文明演进的历程、司法主导型英国法治进化的特征、英国地方自治、英国法律文化的二元平衡精神以及英国法律教育制度的历史演进等内容,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本辑对社会工作介入的社会性别视角,医疗救助投入、社会资本和个体健康自我评价,禁毒社会工作研究的概况与前瞻,社会工作在少年司法场域的嵌入性发展,家庭信念、父母参与及其双向整合,农民工的福利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癌症晚期病人家属丧失、哀伤和双向摇摆的复原历程,个别怀缅对乡镇福利院老人自我形象、抑郁及幸福度的效果,基于“优势-资
近年来,桂林理工大学党委高度重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并通过项目化建设的方式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形成了一批质量较高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这些成果紧密结合高校的实际,突出了实践性特点,对兄弟高校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本书以唐代刑事诉讼惯例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诉讼主体、告诉、审判、执行等领域的专题研究,基本查明了唐代刑事诉讼惯例生成、运行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勾勒出中国传统诉讼法律文明中制度、惯例、观念三位一体、协调互动的运作格局,展示了我国传统诉讼法制文化演进、发达之概观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