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是空间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在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决策和规划科学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重点阐述在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工作中研制的省级层面“双评价”方法,以及在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中研制的市县层面“双评价”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评价原则与技术流程、单项评价及指标算法、
《宁夏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县级行政单元为基准评价单位,运用现行的省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案(2008年版)和省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评价方案(2016年版),对宁夏全区在2006年、2010年2015年三个时间断面的资源环境状况分别进行质量评价、空间分布评价、承载力评价、开发适宜性
《自然资源学基本原理(第二版)》围绕自然资源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进行系统阐述,充分体现了自然资源学研究的综合性特征。 《自然资源学基本原理(第二版)》共14章。第1~4章,系统地阐述了自然资源学的基本知识、发展过程和学科特性,自然资源的形成、分布规律、调查统计方法及信息系统的建立;第5~7章,分别就自然资源的社
本书以“人地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支撑,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评价预警相关概念、科学内涵开展综述研究。
全书阐述了资源循环利用基本内涵及其发展、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论述了资源循环利用与材料工业、生态环境和城市矿产的相互关系;阐述了资源循环利用相关的法律规制与保障制度;以材料分类为主线,论述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技术、方法和原理;并阐述了固体废物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途径及方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
本书分为综合篇——战略与发展、产业篇——进展与评价、再生篇——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三部分,共十九章,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解析、物质分析与循环经济成效评价等。
本书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物质流分析和管理的研究、应用情况,基于环境友好的原则,研究区域和行业层面的物质流分析和评价方法。然后,根据物质流的特点和调控要求,建立起几种典型行业的生态产业链。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物质流管理的时空模型和多目标线性管理模型,并分析了地区、工业园区、企业等不同尺度下所适合应用的物质流管理策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全面地论述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系统地概述了资源循环利用的现状及其技术的进展,并将每个层次的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反映了该学科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主要内容有: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定义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资源循环科学基本原理与工程技术基础;工业原材料与废旧
本书围绕自然资源与人类发展的关系,系统地阐述了一系列基本原理。绪论论述了自然资源学的学科范式。第一篇论述了自然资源的性质、自然资源稀缺与冲突的国际国内态势、关于自然资源稀缺的学术争论、自然资源稀缺的性质。第二篇论述了自然资源生态学原理,包括自然资源生态过程、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态、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及其评价方法。第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