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党和国家思想库、智囊团的重要作用,加强对重大问题开展国情调研,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情调研工作的意见》规定,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简称扶贫百村调研)国情调研特大项目。对全国范围内兼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100个贫困村开展村庄国情调研,包括一定比例的2010年
土地事关农民的饭碗和农村的稳定,是农村制度改革中尤为重要的内容。本书围绕着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展开,涵盖承包地、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这三块地改革的诸多方面。其中,承包地制度改革是本书讨论的重中之重,不仅包括我国当前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的现状、国外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经验,还就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权能设置
东胜村地处黑龙江大庆市林甸县,属于省级贫困村。王昌海著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东胜村卷稻米产业精准帮扶)》介绍了东胜村致贫原因、扶贫取得的成效、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通过农户调查问卷,重点分析了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家庭生活生产情况、扶贫满意度以及后续扶贫工作重点。调研发现,产业扶贫是精准脱贫*为有效的扶贫
本书稿致力于探究,在乡村转型发展过程中,产业升级和基层治理何以实现齐头并进的路径摸索,并尝试提供若干基于地方经验之上的分析性概念暨命题,例如,小镇大村、联村成片、乡村地域活化,以及乡村治理转型及其之上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推进,离不开土地要素的利用创新与对应产业转型升级的稳步前行等判识。具体涉及到村庄分化和城乡互动、乡村产业
本书主要梳理了民国时期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李安宅、卢作孚、朱友渔、雷洁琼等名家对农村社会工作发展思想贡献和实践经验;同时结合中国农村发展实际,通过自己研究团队亲历大量的实践研究以及相关农村社会工作议题的介入探索,找寻适合当前农村发展的介入路径与方法,以期对中国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落地有所启发并提供借鉴意义。探寻农村社
土地制度“试点试验”的历史过程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制度变迁集中、典型的缩影。如何在土地制度改革中充分利用好“试点试验”的基本策略和基本方法,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构建更加成熟、定型和完善的土地制度体系的目标。《中国土地制度"试点试验"研究》共12章,包括绪论,土地制度“试点试验”的理论基础、改革实践、历史发展、土地制度
制度、经济与社会:明清两湖渔业、渔民与水域社会
本书收录六位国际学者的专题文章,讨论土地市场、产权、土地利用管制、耕地保护、征地、土地增值回收、房地产税及住房与土地政策等方面的问题,旨在帮助读者了解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土地管理制度经验及其对中国土地政策改革的启示。
本书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模型构建、实证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对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农户和政府两大实施主体对气候变化的行为感知、粮食安全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并结合气象数据,综合运用SPSS、GIS等软件分析气候变化对粮食单产、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等影响的内在机制和传导机制,建立统计模型、计量经济学模型
本书是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我国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创新与检测体系建设相关重点问题研究”的重要成果,包括综合报告1篇、专题报告4篇、案例分析报告13篇。本书全面总结了我国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现状,深入分析了其突出问题和发展趋势,借鉴发达国家保障鲜活农产品及食品安全的成功经验,科学地提出了今后我国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