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林、张志强主编的《国际科学技术前沿报告(2012)》从基础科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战略高技术等四大科学技术领域选择纳米自旋电子学、固态照明、土壤微生物区系、脑科学、油气资源探测技术、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激光雷达技术、模式微生物、未来互联网、规模化电力储能技术、高性能碳纤维等11个科技创新前
《贪玩的人类:那些把我们带进科学的人》以生动独特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故事和批判反思的视角讲述了科学从无到有进而彻底改变人类生存状态的过程,并以时间为线、人物为索,以情景再现的形式还原了几千年来科学大师们探求真理过程中的奇闻异事。此外,作者还亲手绘制了数十幅精彩插图,直触心底地传达了科学的乐趣、玩的乐趣。本书融科学性、知识
如何认识和把握系统中的整体功能和部分功能的满足需求问题。是系统效用认识论问题。围绕系统效用认识研究,温勇增编著的《系统效用认识论》展开为三个方面:一是系统科学的发展推动认识领域的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二是“效用”一词从经济领域引入一般系统领域,体现了人类以系统条件下的实践为基础的目的性认识,体现人对系统实践的一定可控性
Theproceedingscontainmorethan30contributionsmadebyresearchershomeandabroadatthe12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theHistoryofScienceinChina(ICHSC).Discussedar
本书以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史实为基础,以历史进程为线索,以学科为主线,侧重介绍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介绍部分重要学科领域的历史与现代发展状况,以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自然科学成就和著名科学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发明及学说为主要内容,概括地分析和阐明自然科学及其学科的对象、特点、发展规律与历史作用,粗略地介绍自然科
《系统建模与仿真(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工业工程系列》编著者方志耕、朱建军等。《系统建模与仿真(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工业工程系列》是在作者数卜年研究应用数学模型和仿真技术,讲授相关课程的基础上,针对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并广泛吸收国内外优秀系统建模与仿真教材的成果凝练而成的。书中系统地阐述了系统建模、系统仿真
中国技术哲学学科的确立是在1982年。科学与技术划界思想的明确提出,技术与科学存在本质性差异的确认。奠定了技术哲学学科在中国的独立地位。《技术哲学引论》以技术哲学中的10个基础问题为起点,响亮地回答了“在技术中是否存在令人信服的哲学问题”.全书论述了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史和基本问题、技术的基本特点、
本书深刻分析了学科发展规律和趋势,以大跨度的历史视角阐释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学科发展的关系,提出了面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学科战略思路,对新科技革命的学科基础与准备作了论述,并针对我国学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建议。
本书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地球科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客观分析了学科发展态势,从学科的发展规律和研究特点出发,前瞻性地思考了学科的整体布局,提出了地球科学的重要科学问题、前沿方向及我国发展该学科领域的政策措施等。 本书不仅对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师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是科技管理者和社会公众了解地球科学发展现状及趋
本书旨在给出一种更具广泛含义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广义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并探讨其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作者博士后出站报告(2001)的部分内容以及作者2001~2010年的主要工作,是作者近十年主要研究工作的总结。(第1章综述了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近30年的主要研究进展。第2章从构成DEA生产可能
“科学哲学问题研究专辑”作为“科学技术哲学文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年度专辑形式推出,是以具体问题研究为导向.涵盖一般科学哲学,数学与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论题.反映年度科学哲学前沿动态和热点领域研究现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第1辑)》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学术研究团队阶段性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丛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历时两年多联合开展研究的重要成果,凝聚着600多位院士、专家的智慧和心血。丛书含总论和19个学科领域专题报告,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洞悉学科发展规律、了解前沿领域和重点方向及开展科技创新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促进我国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发挥积极作
《复杂系统多Agent建模与控制的理论及应用》从理论、方法和实证三个方面系统研究了基于多Agent的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问题。采用从个体到系统、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思路,研究了个体Agent建模、Agent学习机制和多Agent协调等问题,结合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预测预警及多机器人协调三个热点问题开展了应用研究。《复杂系统多
本书首次公开了钱学森从1986~1994年在全国系统学讨论班部分讲话内容,给出了钱学森对系统科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等的论述,反映了他在系统科学研究方面不断深入的过程。 本书为从事钱学森学术思想及系统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原始资料,也适合从事相关工作、学习的广大青年学生和科技工作者阅读。
本书是一部极富启发性的科学社会史通史性著作。全书侧重于科学技术同社会进步之间的互动关系,分别从英国皇家学会到法国科学院,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到德国研究型大学,18世纪的科学启蒙、产业革命到19世纪科学体制化和职业化的展开过程,进行了详略有当的论述,描绘了自文艺复兴以来科学技术在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画卷。本书通俗易懂,适合科学
著名英籍科学史家李约瑟花费近50年心血撰著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理、化、天、地、生、农、医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本书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第五卷第五分册,为该卷
内容涵盖数理化天地生农医技各学科,按汉语拼音顺序编排。
全书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篇,科学的源起与大学的出现。这是对科学与大学起源的系统概述。第二篇,基础学科的发展历程。按照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NationsEducational,ScientificandCulturalOrganization,UNESCO)的规定,在学科分类体系中把数学、物理学、化学
《10000个科学难题:天文学卷》是《10000个科学难题》系列丛书的天文学卷,是由我国工作在天文研究和教育第一线的天文学专家以及一些国外学者和研究生撰写的。本着“研究生愿选题,大学生能通读,高中生感兴趣”的原则,《10000个科学难题:天文学卷》中的“难题”着重介绍其来龙去脉,主要从定性上阐明最新的研究进展和难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