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农业定量遥感电磁物理基础、农学基础及农业定量遥感方法,深入探讨了作物种植类型与面积遥感监测、病虫害遥感监测、长势遥感监测、品质遥感监测、产量遥感估算等问题;并从方fa论角度系统介绍了农田生态环境参数遥感反演方法,以及遥感反演地面验证数据获取方法;zui后,以ERDAS软件为例,系统演示了数据预处理、图像
《广东丹霞山植物图鉴》作者对广东韶关丹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针对维管植物多样性进行了实地采集、拍摄,记述了各物种的简明形态特征及其生境特点。《广东丹霞山植物图鉴》共收录丹霞山地区的野生维管植物183科686属135□种。物种的编排均采用分子数据构建的新系统,即蕨类植物采用PPGI(□016)
本书针对黄河三角洲滨海中重度盐碱地生态防护林营建困难、质效较低等问题,采用植被恢复生态学和土壤生物工程理论,围绕盐碱地生态防护林生产力提高和功能提升目标,系统开展了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生态防护林营建理论及其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探讨了黄河三角洲地下水-土壤-植物系统的水盐交互效应,揭示了地下水水位及其矿化度对柽柳生理
本书是在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荒漠草原区农牧复合生态系统构建与可持续利用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2011BAC07B03)"和国家自然科学项目"围封前后荒漠草原区土壤种子库特征与繁殖对策研究(31540007)"支持下完成的阶段性成果。宁夏盐池地处我国典型的荒漠草原区,自古以来就是农牧交错带。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地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开发承载力评价》从地下空间规划开发影响因素众多且耦合性强的特性出发,建立地下空间规划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社会经济价值评价模型,并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建设现状,构建城市地下空间承载力模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开发承载力评价》应用案例推理、多种判据、经验公式等方法,建立重点区域地下空间规划决策支持模
行业大学在行业产业现代化进程中产生,与行业产业互促共进。面对农业科技快速升级更新的趋势和农业现代化不断增长的技术需求,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亟待改进和完善。与此同时,产教“两张皮”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高校发挥社会作用的#大问题,农业高校急需合法合理地面向产业谋求高质量发展。为破解农业现代化“短板”问题,本书针对高校
《中国南方牧草志第一卷豆科》共收录了豆科牧草107属357种(含变种、亚种)和33个栽培品种,其中包含了一批***珍稀濒危草种资源、特有草种资源(中国特有种和地方特有种)、栽培草种的野生类型和野生近缘种等重要的中国南方牧草种类。全书以翔实的数据和精美图片展示调查成果,建设性地将南方牧草种类、评价信息、形态特征图片及腊叶
本书共收录了禾本科牧草120属285种(含变种和亚种)和80个栽培品种,其中包含了一批***珍稀濒危草种资源、特有草种资源(中国特有种和地方特有种)、栽培草种的野生类型和野生近缘种质资源及调查新增的中国饲用植物资源。全书以翔实的数据和精美的图片展示了调查成果,建设性地将南方牧草种类、评价信息、形态特征图片及腊叶标本等结
本书针对当前快速发展的精准农业航空植保技术,详细介绍了农用无人机、大型农用航空施药设备及精准施药技术发展现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植保知识,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的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及其防治方法,植保无人机在各类作物上喷施应用实例等。本书汇集了作者团队在精准农业航空植保施药技术领域多年的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精准农业航空
社区种子银行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国际与各国民间组织推动建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快速推广。尽管社区种子银行已有30多年历史,数量、多样性和推广速度一直在迅速增加,但是人们对其作用、贡献和价值所知甚少。本书回顾了社区种子银行的历史、演变、经验教训、挑战和前景,同时包含了广泛的研究案例,是第一本关于全球范围社区种子
本书综合介绍了云南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护利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云南重要特色作物种质资源;探讨了云南自然地理人文景观与作物种质资源的关系,以及云南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发展展望,并提供了大量种质资源图片,以期为读者了解云南作物种质资源的概貌、云南特色作物种质资源提供相关信息,以促进云南作物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本书系统研究黄土高塬沟壑区沟头分布特征及溯源侵蚀过程。首先,探明董志塬沟头溯源侵蚀分布特征、沟头前进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内在联系;其次,以裸地为对照,研究不同根系密度草地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沟头溯源侵蚀过程,阐述径流泥沙变化、水力学参数变化及侵蚀水动力学特征、重力侵蚀时空分布及其对产沙的影响,以及沟头前进速率、沟道下切速
本书从作物遗传改良的原理出发,主要以近20年来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作物种质和品种的选育为案例,从育种理念、亲本选配、选育过程、品种特性、推广前景、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其中涉及的育种方法主要有杂交育种、回交育种、远缘杂交、单倍体育种、轮回选择、杂种优势利用、生物技术辅助育种等,是作物育种理论
先进设计正逐渐演变成一个知识密集的复杂过程,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是同步提升产品研发速度与质量的必要途径。本书结合当前科技与社会背景,充分利用现代3D-CAD虚拟现实的优势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成就,以播种机和联合收割机两类典型农机装备为示例,以CATIA为操作平台,使用SQLServer构建数据库,以VB为交互系统
本文集(卷三)收录了唐崇惕院士在2012~2018年发表的7篇科研论文和已出版文集(卷一、卷二)遗漏的1篇论文;记述了唐崇惕院士毕生经历中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包括父女信、对亲人及往事的怀念文章、求学成长路程、教学与科学研究历程,其中,详细阐述了作者在从事科学研究遇到问题时如何想方设法攻坚克难,表达了作者感恩家人、老师、同
本书以作物种质资源、作物重要目标性状的选育和育种选择方法为主线,系统介绍了主要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重要目标性状的遗传特点和改良方法及部分育种方法的研究进展。《BR》作物种质资源研究部分系统介绍了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创新利用的研究进展。作物育种选择方法部分,介绍了表型选择的原理、性状的选择方法及基因组选择等内
本书从宁夏荒漠草原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入手,以全球变化中降水格局改变和大气氮沉降增加为背景,基于2011~2015年设立于宁夏荒漠草原的环境变化野外原位试验(降水量变化、氮添加、降水量变化及氮添加、氮和磷添加)和盆栽控制试验(供水量变化、氮添加、氮和磷添加),通过长期的野外试验观测和室内测定分析,系统研究了植物、凋落
本书介绍森林植被水碳耦合进展,多尺度(叶片、单株、系统、区域)研究典型森林水碳过程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多尺度整合水碳耦合关系与变化过程等内容,并确定水碳耦合**区间,系统阐述水碳耦合机制,并提出多尺度森林植被关系与协同权衡对策,为系统认识森林水碳耦合机制、营建高质量森林和管理水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对辅助决策未来植被经营与
竹类植物是地球上生长速度最快的植物之一,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公认为21世纪**开发潜力的植物。本书简要介绍了竹材资源和保护现状、竹材保护学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以及竹材基本性质与保护;重点阐述了竹材防霉、防腐、防蛀、阻燃、热处理、漂白、染色、涂饰、耐光老化、防变色等保护方法和技术。
本书是作者针对我国典型稻作区农田土壤肥力与生产力协同关系缺乏系统研究的突出问题,基于各稻区长期定位试验和典型区域的调查数据,由点到面,开展稻田土壤肥力时空变化和肥力提升原理研究的成果。全书系统归纳了我国典型稻作区水稻土的肥力特征和内涵,重点从施肥和耕作的角度介绍了我国典型稻作区水稻土的肥力时空演变规律,并结合土壤有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