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我国近代考古学的先驱马衡先生,于1923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讲授中国金石学课程时所著讲义,它也被誉为近代金石学的开山之作。马衡毕生致力于金石学的研究,一方面继承了清代以来乾嘉学派的朴学传统,又能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金石学,开创了近代金石学研究的新局面。
本书是柯南省桐柏县一号春秋基出土玉器的科学研究报告。作者运用考古学理论方法和现代科技手段,从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民俗学、矿物学、化学、工艺技术等方面,就其考古发现、价值意义、历史人物、社会背景、文化传承、玉器类型、玉石特质、工艺技术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本书旨在梳理性别考古学兴起和发展的社会背景与考古学背景,通过性别考古成果的介绍,使读者系统地理解性别考古学的研究思路、理念、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甘青地区史前时期诸多文化遗存展开性别以及与性别相关联的社会文化现象分析,主要集中在人物图像的性别判定、墓葬随葬品的性别相关性、人物性别模糊化以及空间的性别功能分区等,最后结合该
《湖南考古辑刊》是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以湖南地区考古学发掘与研究成果为主,兼顾国内外考古学研究的一套集资料性与学术性于一体的系列学术文集。《BR》本书为丛书的第13集,收录12篇考古发掘简报和8篇研究论文。简报内容涵盖药玉洞遗址,周家岗遗址,老爷台、高坪、木马岭遗址,车轴山遗址,老鸦洲遗址,龙祖山战国、汉墓,赤蓝
本书共收录47篇论文,研究内容涉及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四个学科。考古学研究的论文为本书的主体,其次为古文字学、历史学研究的论文,只有一篇为民族学方面的论文。考古学研究的论文内容丰富,主要为中国北方民族考古、商周考古、东北考古研究的论文,所涉及的年代从石器时代一直到明清时期,此外还有一篇关于近现代考古学史的
芒康、察雅两县所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昌都地区),自秦汉时期便是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吐蕃时期佛教的引进、传播和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是吐蕃佛教石刻造像分布*为集中的地区。随着时间的流逝,依附在这些造像上的历史信息正在慢慢减少。因此,尽早对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调查记录,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摸清其
本书刊发考古简报4篇,公布了重庆市云阳县丝栗包遗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古尔沟摩崖造像、重庆市江津区石佛寺遗址和昭通市盐津县豆沙关悬棺的考古新资料;收录论文10篇,分别对探方方法在中国田野考古的采纳与演变、东南亚大陆的“T”字形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书介绍了大安汉书遗址2001年的考古发掘成果。此遗址层位关系明确,器物组合完整,阶段性演进规律鲜明,具有突出的文化特征和代表性意义,分别可以明确为“古城文化”和“汉书文化”。本书以此次发掘成果为依据,刊布了汉书遗址代表的“小拉哈文化”“古城文化”“白金宝文化”“汉书文化”四种具有时序演进和谱系关系的夏至西汉早期考古学
山西珍贵文物档案 6
山西珍贵文物档案·5
山西珍贵文物档案·4
良渚玉器(中文版)
良渚玉器(英文版)
1992年10月至1993年3月,襄阳市搏物馆、老河口市博物馆对安岗墓地因取土制砖发现的4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BR》本报告以墓葬为单位逐一介绍了4座墓葬的全部资料.4座墓均为土坑坚穴墓,其中Ml、M2为中型墓,平面"凸"字形,单棒重棺,共出土祭器、乐器、燕器、兵器、工具、车马器、葬仪品、装饰品、杂器和竹筒10大类
牙璋与国家起源:牙璋图录及论集
本报告为山西翼城县大河口墓地周围大河口遗址的系统调查资料。调查面积约5平方千米。发现有灰坑、文化层、道路、夯土墙、建筑遗址和墓葬等遗迹21处。所获1636件遗物以陶器为主,有少量石器和骨器等,年代可辨者有新石器时代标本298件、夏代时期6件、西周时期6件、东周时期375件、汉代时期42件、宋金时期2件。所属文化分别为西
本书是配合2017年9月下旬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举办的“玉汇金沙——夏商时期玉文化特展”而召开的“夏商时期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会议论文集。全书共收入论文33篇,内容涉及夏商时期玉文化内涵研究、玉器的**发现及探讨、玉器的制作工艺研究、玉器材料分析研究等,是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成果的集中体现。
本集刊创刊于1981年,目前已出版20集,约每年出版1集。该刊主要刊登长篇田野考古发掘报告、考古研究论文,以及有关科技考古的实验报告、论文等与考古学相关的学术性、资料性论著。固定栏目有调查与发掘,研究与探索,考古与科技,变动栏目有考古学家与考古学史,国外考古,学术动态。自1981年创刊以来,在学界已有很大影响。
本书为考古所研究员高天麟的论文集,该书是单篇论文的合集,主要以不同时期、地区与文化类型进行章节排序。利用了地层学、器型学等方法,部分论文还利用了古代文献与考古成果相互印证的二重证据法,对黄河流域的考古挖掘的成果包括陶器、石器、尸骨、宫殿、地形等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考察了所属文化包括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先商文化等的
《巫山麦沱墓地》收录了重庆市巫山县麦沱墓地1997-2002年先后四次发掘的全部资料。共设五章,分别为导论、墓葬资料、墓葬形制、随葬器物以及汉墓综述等内容。《巫山麦沱墓地》将麦沱汉墓分为六期,各期年代分别相当于西汉早期、西汉中期、西汉晚期、新莽至东汉初期、东汉中期和东汉晚期。六期文化面貌一脉相承,几无缺环,为三峡地区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