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作者从事文物考古工作多年来的学术成果及研究论文31篇,主要涉及史前考古学文化内涵的探讨,以及艺术史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和启发性。
本书是关于陕西省华县东阳遗址第二次考古工作的报告。东阳遗址发现于2001年,曾抢救发掘了周、秦、汉等时代的墓葬116座及祭祀坑、灰坑,2006年出版《华县东阳》发掘报告。2014年3~6月,为配合宁西铁路建设,陕西省考古院派队第二次对遗址展开系统调查、勘探和局部发掘,本书即此次工作成果的全面公布,包括仰韶、夏商、两周、
湖北是文物大省,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省文物局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大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不断改革创新,推动湖北文物事业创新发展,着力湖北文物事业发展管理体系、保护体系、传承体系、传播体系“四大体系”建设,留住历史根脉,传承荆楚文明
《重庆炼锌遗址群》是重庆地区炼锌遗址群的发掘报告,《重庆炼锌遗址群》系统、全面地收录了重庆地区近40处炼锌遗址的调查、发掘成果,为研究重庆乃至全国炼锌技术的产生、发展和传播等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此外,《重庆炼锌遗址群》还收录了重庆地区炼锌遗址群的部分研究成果。
《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技术》是重庆高校市级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师范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设有科技考古、文物保护、考古新发现、国际考古四个栏目。本辑收录31篇发掘报告(简报)及论文。内容包括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冶金考古、古代彩绘材料、木质文物保护技术、石质文物保护技术研究
《海岱考古》是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编的关于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研究的集资料性与学术性为一体的系列考古学文集。此丛书集中发表了山东省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的简报与报告,有重点地刊载了本地区考古学研究的论文。《BR》第十一辑收录了11篇发掘、调查、分析鉴定报告和9篇研究论文,为山东地区考古学文化体系的完善增添了新的材料。
2013~2015年,为配合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源镇古城营村与北街村之间的晋源苗圃内开展了较大规模的考古工作,发掘了东西总长1150米和南北各长280、340米的七段探沟,发现了14处建筑基址、10处夯土、2条道路、27座灶址、4处水渠等遗迹,出土了从东周至
2011~2016年,因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及配合当地建设工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泗县、灵璧段运河邓庄、曹苗、小田庄等10个地点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大大深化了对运河安徽段的认识。为了推动运河考古研究,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对泗县、灵璧段运河发掘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并收录了已发表的资料
虢国墓地出土青铜器(一)
长城资源的数字化对提高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展示与利用,发挥文物资源的社会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在2007-2010年开展的内蒙古自治区长城资源调查工作的基础上,依靠目前先进的低空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及实景三维建模技术,在2017年对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凉城、和林格尔境内的典型明代烽燧遗址进行数字摄影测
“丝绸之路”作为中西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早在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中华民族就以坚忍的意志和开阔的胸怀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开拓了“石器之路”“青铜之路”。秦汉以来,草原、海上丝绸之路在汉代八方交流的思想指导下,以大国的魅力彰显于世界的舞台。历经隋唐、宋元的发展,丝绸之路一度发
中国古玉无损科技检测与研究
郑州地处11,原腹地,是rIt华民族文明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地区,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文物资源大市、文物分布密集型城市。无论是文物古迹的总量,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总量,郑州都位于全国城市前列,这其中,以大遗址**特色。大遗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明的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
本书主要依据铭刻资料,并结合文献,采用“自下而上”的视角分析五六世纪高僧大德与知识阶层信徒之外的一般佛徒的信仰,试图弄清他们如何接受佛教、接受了什么,进而探讨佛教对普通民众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何种影响。在重新考察佛教流行北方的历史背景后,根据1600种有纪年及纪年可考的造像记,借助统计分析,辅以例证,具体展示了民众信仰对象
本项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资助项目之一。燕地大体指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地区。为战国时期燕(匽)国极盛时所占领之地,秦汉时期于此一地区置广阳国(燕国)、涿郡、渤海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本书以《汉书地理志》为准,就此一地区所置134座郡(王国都)县(侯国)城的地理方位、形制布局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2016年至2017年,为了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落实习总书记对文物保护的重要指示,以及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北京市文物局的支持下,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内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工作。完成勘探面积440余万平方米,发掘面积9.9万平方米。发现汉代城址一座(路县故城)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湖北省郧县刘湾遗址在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书中分别就该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周代、汉代、宋代及明清时期的遗存进行了研究,内容涉及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动物学等学科,重点总结了刘湾遗址各阶段的文化特点,是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一部综合性考古发掘报告,对研究鄂西北古代文化发展历程补充了材料,具较高的学术
河北隆尧石刻
古城印记——战国秦汉古城文明集录
殷墟考古90年来,发现了丰富的殷商文化遗存,大型宫殿建筑、王陵、甲骨刻辞、青铜器和玉器等冠绝当时。但出土*多、富于变化的遗物是陶质类器物,构成了殷墟文化丰富而多彩的多样性特点。这里在学界研究的基础上,就这类文物的发现与研究作回顾、总结和思考。殷墟考古始于1928年10月,主要工作由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主持,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