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博物馆为全国知名的青铜器修复中心,先后为本馆(所)和省内外20余个文博机构修复、复制青铜器3000余件,并应部分博物馆要求协助有可移动文物修复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青铜器或金属文物保护修复方案文本近10部,为总结近十年来襄阳市博物馆在青铜器修复、复制和方案编制方面的做法、经验、教训,汇集相关的技术成果,襄阳市博物馆决
本书是关于中国中古时的胡族的探索,分为五部分,一章收录有关北朝时胡人墓志考释的文章四篇;第二章收录隋唐时有关胡人文物墓志研究的文章四篇;第三章收录隋唐时出土相关胡人的文物、六胡州及丝绸之路起点研究的文章四篇;第四章收录了笔者从相关胡人墓葬出土的乐舞图像中研究唐代音乐、舞蹈的文章二篇;附录中收入了笔者多年研究魏晋南北朝时
本书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河南段发掘报告。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淅川熊家岭墓地的考古报告成果。对熊家岭墓地的82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揭示出这是一处以战国墓葬为主,兼有少量汉代和明清时期墓葬的墓地,对研究当地的区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本书系西安鱼化寨遗址田野考古发掘报告。本书全面系统地公布了此次考古发掘的遗迹与遗物,为研究关中地区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本书是中国钱币博物馆临时展览“铜心铜德-中国铜元精品展”的总结和提升。展览中的展品主要以钱币博物馆藏品为主,同时面向社会征集了部分藏品,展品经细心甄别筛选,代表了国内清末民国铜元研究和收藏的最高水平。本书汇集展览的全部铜元精品200枚,图片500幅,原大和部分扩大彩印,清晰逼真。本书极具观赏性的同时兼具学术性,收录有关
本书选录柳孜运河遗址1999年、2012-2013年两次正式田野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按照先质地(瓷器、陶器、石玉类、金属类、木骨贝类)后用途的顺序排列。反映了唐宋时期柳孜地区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7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的古代人类、古代文化与环境。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7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
2007年,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建设工程,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管理所对淅川马川墓地及遗址进行了考古钻探和发掘工作。发掘整理持续7年,共完成发掘面积18000多平方米。本书介绍了马川墓地208座东周墓葬的发掘成果,从墓葬的形制、规格、年代及随葬品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李下蹊华庆祝李伯谦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套装上下册)》共收论文48篇,设七个栏目。其中,“道器之论”栏目收文7篇,主要探索考古学理论与方法;“文明蕴化”栏目收文9篇,主要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相关问题;“三代遗珠”栏目收文19篇,主要探讨青铜时代即夏商周考古相关问题;“历史钩沉”栏目收文5篇,分别从汉代工官管理制度、辽至明
本书从中国古代社会白银货币的使用出发,(一)深入研究了中国古代白银货币的起源、白银与丝路贸易的关系;(二)重点研究了银锭器物本身的技术问题,从科学角度系统研究了古代银锭的器型、合金成分,在此基础上,采用实验手段研究其铸造工艺,探讨铸锭范型、浇铸温度、白银纯度、浇铸方式及其与银锭丝纹、蜂窝等外观形态的关系,以及铭文(戳记
襄阳自古以来就是为南北交通要道,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文化特色非常鲜明。本书是作者20余年来在襄阳从事考古研究的部分成果结集,选取了作者在部分文博刊物、学院学报和文集刊发的22篇论文,其内容可分为六个部分:雕龙碑文化遗存研究、楚文化研究、秦墓研究、三国、明代考古学遗存研究、历史地理研究、器物学研究,是第一本襄阳考古学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成立以来的三十年时间里,在田野考古和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使湖南迅速成为全国田野考古发现和研究的重要省份,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集收录的33篇考古论文内容涵盖湖南考古历史、湖南史前和历史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植物和动物考古、陶瓷考古、简牍研究、考古科技、文物保护、对外考古和数字化考古等
本书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2014年度考古报告集。收录有2013年马尔康县脚木足河流域调查,崇州紫竹古城调查、试掘,2002-2003年大邑盐店古城发掘,2014年西昌横栏山遗址发掘,温江区”西藏地质花园”商周遗址发掘,邛崃娃娃山、蒲江金马村汉墓发掘,成都市丁字街、江汉路古遗址发掘,成都天府新区永兴镇干塘村、双流九龙湖宋
东岗头遗址位于江苏省句容市。2005年11月至2006年5月初,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句容市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经国家文物局考执字(2006)第44号同意,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勘探和发掘,确认遗址范围包括1957年南京博物院调查发现大山边和小山边两个遗址及相连部分等,发掘面积共计约3000平方米,遗址包括时代主要
1.歙砚兴衰与历史沿革。2.歙砚(砚石)的主要特征、鉴别与功用。3.歙砚品种与砚石类型(砚石归类,带有探索性)。4.歙砚砚石产出、产地分布及成因(可能会探讨发生学问题)。5.歙砚与其他砚石的比较研究(主要是四大名砚,可能兼有其他砚或砚石新品种)。6.名砚欣赏(赏析)。
海岱考古是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编的关于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研究的集资料性与学术性为一体的系列考古学文集。此丛书集中发表了山东省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的简报与报告,有重点地刊载了本地区考古学研究的论文。 第九辑收录了14篇发掘、鉴定报告和7篇研究论文,为山东地区考古学文化体系的完善增添了新的材料。研究论文涉及海岱地区古代族
罗家嘴墓地位于益阳市区东部,1996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发掘楚汉墓葬91座,本书分为五章,内容包括:导论;墓葬概述;方向、填土、随葬品;墓葬资料;出土器物型式分析和综合论述等。
本书调查的资料和研究成果涵盖整个大成都地区,包括市中心4个区和远郊12个区市县。2014年7月2日99月11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先后数次对大成都地区范围内的三国文化遗存进行了调查试点工作,调查厘清了三国文化遗存从历史到如今的现状,完善了三国文化数据库资料,进一步论证了三国文化根植于民间的价值所在。调查报告还搜集了成都地
本书以西藏文物考古与古建筑为主要讨论对象,文章类型包括考古调查简报、专题研究、综述、建筑勘查报告、修缮方案等。本书收录文章所讨论的时间上限至前吐蕃王朝(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7世纪)时期,下限到清代;内容涉及西藏自治区境内的古遗址、古墓葬、石刻造像、古建筑、文化线路等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