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设计初衷便是通过全方位总结各个领域的改革,展示中国改革故事,并尝试提炼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总的思路是把消除传统经济体制对生产要素积累和配置的束缚作为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把中国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从而潜在的比较优势作为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分析了促进高速发展的各种贡献因素。首先,本书作者介绍了宏观经济政策演进与创新,
本书为北京市财政课题《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的技术进步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全书阐述技术进步推动低碳发展的机理,描述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现状,建立了**京津冀地级市节能减排效率指数,构建了京津冀地区太阳能产业发展指数,评价了京津冀地区低碳协同发展程度,探求了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了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的
本研究应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与方法,回顾战后特别是进入平成年代以来日本地区外交政策的制定及日本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总结其政策变化的历史背景、制约因素、战略意图。根据经济与外交目标的实现程度,对日本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做出评价和展望。主要目录前言绪论第一章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第二章区域经济合作在东亚的发展第三章日
本研究综合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以当代中国城市大众消费行为的符号化状况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揭示当代中国城市大众消费的符号化机制的基本特征、运转方式和因果机理,从而深入挖掘大众符号消费的社会意义,尤其是符号消费与大众的社会经济地位、社会认同和自我建构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现代消费文化即消费的符号机制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消费文
集刊,一年两期目录特稿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刘迎胜中巴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建设(巴基斯坦)纳杰姆丁?谢赫“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的全球化主张王健区域国别问题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以色列智库研究杨阳越南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舆情分析冯超国家安全视域下泰南穆斯林双语教育研究朱蒙欧洲穆斯林难民政策比较:以英国
本书基于“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2013-2016年在全国16个省、自治区56个县、市获取的城乡家庭及干部问卷数据,从各族群众的主观视角,集中展示了21世纪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也为完善我国民族政策内容,提升民族工作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提供了全景式
本书试图对人力资本、创新和技术变迁在转型经济中的作用做深层次分析,并讨论中国的经历在何种方式上为中国自身和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我们生活在一个现代技术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我们方方面面生活的全新时代。虽然中国正付出极大努力拥抱整个国家的这些新发展,但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此,本书深入研究了人力资本、创新和技术变迁在影
本书是CCIEE智库报告中的一本,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研究人员、国内著名智库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的,是对中国经济2015年运行状况和2016年走势进行分析与展望的研究成果。这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是集中经济研究领域高端人才并广泛联系各方面经济研究力量的综合性社团组织,中心理事长由国务院
2017年世界经济企稳向好,国际贸易、金融、制造业的增长态势出现了普遍向好的趋势。但恢复到长期均衡状况可能还需要数年。当前,世界经济呈现了诸多亮点: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推动世界经济再平衡;中美经济关系一波三折,构建零和博弈的大国关系在艰难中前行;脱欧背景下的中欧和中英关系稳定发展,但脱欧谈判过程本身有很多不确定性;金砖
《澳门理工学报》是澳门理工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1998年创刊。“人文社会科学版”为中文版,季刊。常设栏目有名家专论、社会经济、法律政治、公共行政、港澳研究、文化教育、语言翻译、历史宗教、总编视角等。《港澳研究》为其汇集之一。《港澳研究》为其汇集之一。本书为《澳门理工学报》2014年至20173年“港澳研究”专
《澳门理工学报》是澳门理工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1998年创刊。“人文社会科学版”为中文版,季刊。常设栏目有名家专论、社会经济、法律政治、公共行政、港澳研究、文化教育、语言翻译、历史宗教、总编视角等。《港澳研究》为其汇集之一。本书为《澳门理工学报》2011年至2013年“港澳研究”“旅游博彩”专栏文章的汇集。内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体系对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不仅被众多理论研究所证明,更为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所证实。但对于类似我国的后起的发展中国家,银行体系是整个国家金融体系的基础与重心,尤其在经济发展的初级与中级阶段,缺乏完善的以证券市场为基础的直接融资的有效支持,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构成了该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超过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以中国共产党扶贫重心转移作为研究对象,在详细梳理中国共产党扶贫实践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共产党扶贫重心转移的背景、路径、内在动因,以及党的扶贫重心转移与中国社会文明进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扶贫及其重心转移的经验教训。目录绪论一、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二、相关文献综
本书汇集了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学者在转型和“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22篇学术成果,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围绕欧亚转型国家经济环境与政治形势、“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中国与转型国家的合作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视角多元,数据资料翔实,涉及问题范围广。全书共约20万字,由三部分组成:“欧亚地区的经
本书考察了13世纪以来技术、制度和市场在国家竞争中的不同表现,说明技术导致了国家的崛起和衰落。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阐述了欧洲现代国家出现后,特别是工业革命后,先进国家的扩张方式从军事、市场和制度扩张向技术扩张的转变。其次,基于100多个国家100多项技术变革的历史,通过总结现有研究成果,说明国家取得和保持先进地位
从1999年推出第一辑“中国经济科学前沿丛书”至今,已经跨越了18个年度。按照当时每隔2~3年时间编撰一辑并形成一个连续性系列的计划,今年将推出第八辑。这次编撰出版的“中国经济科学前沿丛书”由四本理论文集所构成——《中国流通理论前沿》、《中国国际经济理论前沿》、《中国服务经济理论前沿》和《中国金融服务理论前沿》。本书为
本书对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利用污染防治与环境安全灾害预防与减灾工程、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与环境五个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科技政策和行政管理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了这些领域的科技政策体系框架、科技政策推进特点模式及科技政策规划与趋势,同时,结合我国现有资源环境科技政策体系框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资源环境科技政策的
中国正以全新面貌迈向一个更强盛的时代。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战略期,中国的*优势是什么?面临哪些风险和挑战?应该如何应对?本书从美国大选周期出现的社会现象入手,剖画了美国面临的困境、制度变迁以及背后少数资本精英的身影。美国相对衰退的历史,就是一部财富高度集中的历史。本书通过揭示放任型市场经济无法克服的难题,直陈中国复兴路上五
本书利用方向性环境生产函数,尝试构建一个包含非期望产出和能源投入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对中国省区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分解分析和空间收敛性检验。同时,利用核密度法、动态空间模型、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方法检验了中国省区经济增长源泉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效应。*后,在利用线性和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中国省区绿色增长源泉影响因素
本书在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框架下,以生产方式的系统性变迁作为研究对象,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西方发展经济学的成果,紧密结合中国发展进程中交汇融合的两条历史线索,拓展研究视野、更新理论硬核、接纳现代方法,探索和构建以发展为主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以此推动发展经济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