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夏商时期考古文化》以三峡地区夏商时期考古资料为线索,结合相关学科知识,从多角度对三峡地区夏商时期的历史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三峡夏商文化中,由新石器时代晚期发展而来的文化为本地区的主体文化,其遗存被认为是早期巴文化遗存,而北来的中原文化和西来的蜀文化,也在三峡地区汇聚交流。《三峡夏商时期考古文化》探讨了三峡地区夏商
《湖北南水北调工程考古报告集(第四卷)》共收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湖北丹江口库区田野考古发掘简报15篇,论文1篇。丹江口库区是长江、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融合的重要过渡地带,考古发掘表明,这里保存着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的各时代文化遗存。《湖北南水北调工程考古报告集(第四卷)》作为湖北丹
《胶州板桥镇遗址考古文物图集》板桥镇遗址在山东乃至北方地区都具有较重要的历史影响,对该遗址的探寻于研究北方对外贸易与港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为加强对板桥镇的科学研究,探寻古板桥镇历史,青岛市考古研究所联合胶州市博物馆,对胶州老城区进行了课题性的考古工作,主要是对城区疑似区域的勘探。本次勘探总面积约8400平方
适读人群:博物馆观众,考古爱好者
《上海唐宋元墓》集合了历年来上海地区发掘的唐宋元墓的相关资料、基本信息,是研究上海地区唐宋元墓葬非常重要的考古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上海唐宋元墓》集合了历年来上海地区发掘的唐宋元墓的相关资料、基本信息,是研究上海地区唐宋元墓葬非常重要的考古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桂林靖江昭和王陵考古发掘清理报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桂林靖江王陵之昭和王陵陵园范围内考古发掘清理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桂林靖江王陵概况、考古发掘清理、相关问题的研究三个部分,主要介绍昭和王陵的布局、陵园构筑方式、石像生、发掘出土的文物、考古发现与收获,同时以昭和王陵为例,不仅对其风水格局、建筑模数、建筑复原等方面进行
2010年发掘的民乐八卦营汉墓群,共98座墓葬,主要有中型和小型两种。其中,除明代的2座墓葬和25座墓葬由于无随葬品等难以断定绝对年代者外,其余墓葬均属于汉代。比较特殊的是这些汉代墓葬中,含四坝文化、辛店文化等因素的墓葬就有40座,占汉代墓葬总数的40.82%之多,并且还有一些殉人现象。由此可见,八卦营墓群有着比较浓厚
《福建平潭大练岛元代沉船遗址》是关于福建平潭大练岛元代沉船遗址2006~2007年水下考古调查与发掘的水下考古报告书;其"前言"、"第一~三节"介绍了大练岛及其周边海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大练岛元代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工作概况及出水遗物;"结语"将大练岛元代沉船遗址出水遗物与龙泉窑考古发掘出土及海外沉船出水的同类器物做了比较,
刘绪先生多年来致力于夏商周考古领域的研究,是该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位学术带头人。《夏商周考古探研》分四部分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夏商周考古领域的一些重大学术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刘绪先生多年来致力于夏商周考古领域的研究,是该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位学术带头人。《夏商周考古探研》分四部分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夏商周考古领域的一些重大学
隋唐长安城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是我国古代都城的典范,无论从城市规划思想、城市规模、空间结构特征等方面,还是城市各构成要素与城市自然环境、地貌的契合上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历史记忆,使隋唐长安城成为那个时代国际性的大都市。《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历史文本研究》成果是在历史城市地理学
地处云贵高原东侧以乌蒙山脉为核心的滇东黔西地区生态环境相当复杂。战国秦汉时期,“西南夷”中的夜郎系族群在这一带创造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青铜文明。夜郎文明的考古学观察——滇东黔西先秦至两汉时期遗存研究通过该地域已发现的先秦至两汉时期考古材料,结合文献史料和生态环境,多角度对夜郎文明进行了综合性的考古学观察,并对各小区域发现的
《商代盘龙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2013年8月在武汉市召开的商代盘龙城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此次会议集中了目前国内在考古学尤其是盘龙城考古、商代考古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学者,如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研究员,以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历史所、湖南大学、西北大学和
《边疆考古研究(第15辑)》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5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的古代人类、古代文化与环境。《边疆考古研究(第15辑)》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
屏风是一件易朽之物,它在历史上的意义"在场"并不存留于考古发现中。本书作者通过对屏风存在的场域、图像、主体身份以及用法四个角度的分析,试图呈现出其在唐宋这一历史转型期的意义变迁。处于内外之间的屏风,透露出历史发展中场域和话语的应合与冲突。初唐之前,屏风主要是王家的用具。作为公天下的代表,君主始终要承担"无私"的身份。在
“梦回红山”系列丛书是民间收藏家张鹏先生策划出版的,收录了众多红山文物藏家的珍品。本书展示的都是收藏家田亚军先生多年的藏品,共计170余件,藏品之精、解读之详,为近年来少见。书中很多观点都是作者多年研究的结果,为红山文化专家称道。本书的面世,为推进红山文化研究、促进红山文物的保护和收藏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本书基于丁村遗址1976~1980年的发掘资料,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所发掘石制品的观察测量资料;同时对丁村文化的性质、特征、石制品技术、埋藏环境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本书适合于从事考古学、古动物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参考阅读。
《庆祝张忠培先生八十岁论文集》为庆祝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八十岁而编辑的学术论文集。《庆祝张忠培先生八十岁论文集》共收录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内容涉及中国考古学的诸多领域。《庆祝张忠培先生八十岁论文集》附有张忠培先生的主要论著目录及学术活动照片。《庆祝张忠培先生八十岁论文集》为庆祝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八十岁而编辑的学术论
霸国作为西周的封国,在史料中缺乏记载,随着山西省临份市翼城县大河口墓地霸国墓葬的发现,这个失落之国为世人所认知。通过对霸国墓葬出土文物的研究,展示出西周时的礼仪制度。全书从葬俗\婚嫁\宴饮等角度,结合图片与铭文等,全面介绍了霸国.
“梦回红山”系列丛书是民间收藏家张鹏先生策划出版的,收录了众多红山文物藏家的珍品。本书展示的都是张鹏先生自己多年的藏品,共计200余件,藏品之精、解读之详,为近年来少见。书中很多观点都是作者多年研究的结果,为红山文化专家称道。本书的面世,为推进红山文化研究、促进红山文物的保护和收藏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片石千秋:隋代墓志铭与隋代历史文化》旨在充分利用隋代墓志铭资料,以对隋代家族、洛阳乡里、宫廷女官制度、避讳、墓志辩伪、书法纹饰诸问题进行整体梳理与考量,关涉的许多内容或可充实以往隋代研究的薄弱乃至填补空缺。而运用史志互证的方法所展开的对于隋代墓志铭的辨伪与避讳问题的研究,则总结出了墓志辩伪的基本方法和隋代避讳文化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