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是培养少年儿童好心态的励志书。主要培养自强、自立、自律、自控等,每个故事后面都有成长日记和立刻行动两个板块,对故事进行解读和延伸。每本书都配有插画。阅读这本书,少年儿童可以拥有良好的自控力等。
这是一本中国饮食文化读本。菜犹如一个传记的主人,它承载着食者的记忆、经历、悲欢与乡愁。每个菜都是一本大书,从中能寻找到历史的踪迹,也能发现自己走过的印迹。本书分为大地野菜、五味杂记、吃食漫谈、寻味记忆四部分,在回味每一种食物的经历时,也在咂摸时间的滋味。
本书是对汉魏六朝文体批评与理论进行阐释的观念史著作。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文体学的起源演变,尤其是文体论自身在汉魏六朝各个历史段落中的特征,进行分期论述,寻绎文体论理论形态和文体观念在汉魏六朝的发展脉络。全书以“文体”概念蕴含的历史演变作为论述的中心线索,突出文体研究与文学研究、文体观念与文学观念的内在联系,力
《旅游文学(第2版)》分为三个情境,即“中华名山”、“中华秀水”、“中华名胜”,每一情境包含7个典型代表,每一典型代表设置了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拓展阅读、能力训练4个部分。本书以著名景点为线索,以名家名篇游记、散文、诗词歌赋为内容,以导游词为案例,以典故、传说、楹联、故事等相关材料为依托,以导游实训为重点,力求保证旅游
东汉文学家蔡邕,在曹娥碑阴题有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曹操初次读到,不知所云。一般读者恐怕都会有此反应,但若静心品读,似乎也能品味出点意思来:一个穿着黄绢的年轻妇女,带着小外孙舂制齑粉。这种解读方法叫常训法,以常训法解读曹娥碑阴文十分勉强,难免牵强附会。弘农才子杨修一眼看出,它不是普通文字,而是隐语(谜语)文学,当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为推动文学研究走出去,也为了促进东亚汉文化圈的文学研究与交流,于2016年与日本佛教大学签署了为期三年的合作研究协议,以期推进双方共同的学术研究。在此基础上,21017年的春秋两季双方共进行了两次学术研讨,主题为2017:全球化视野下的中日、东西方诸项研究,两次会议共有3
《古典诗词语言通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学术文库》从语言学角度,从古典诗词爱好者读诗写诗的需求出发,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与古代诗词相关的古汉语知识。首先总述诗词发展的体式,然后通过“语音篇”“格律篇”“章法篇”“语法修辞篇”“词汇篇”五部分分别讲述与古诗词相关的音韵学常识、古诗词的韵律与语言特点、古典诗词的章法技巧、古诗词
《汉语新文学与澳门文学/澳门文化丛书》从整个汉语文学世界的宏观角度审视澳门文学:澳门文学提供的经验及其文学书写是独特的文学存在,澳门文学组织及其媒体形态为澳门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优势条件,而澳门文学的特有生态为汉语文学的生息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汉语新文学与澳门文学/澳门文化丛书》在全世界汉语文学的总体框架中,讨论
朱自清说: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是在说话里。你说话的样子,就是你生活的样子;你每天所说的话,都指明了每一天的方向。我们是什么人,就应该说什么话,我们说什么话,我们就是什么样的人。你说的话,就是别人眼中的你。《好好说话,好好生活》,不仅是一种说话的艺术,更多的是与我们分享好好生活和改变人生命运的智慧。梁实秋总是以平和的心境
那时风吹内容提要30年前,《西风》作为西安工程大学(原西北纺织工学院)校园文学刊物创刊,在1980理想主义高举和文学情怀饱满的年代,不仅风靡西纺校园,同时也被西安其它高校一样热爱诗歌的文友所热爱。30年后,这群曾经的热血青年,应着母校校庆的召唤,再次用文字的方式呈献他们的校园情怀、人生思考、岁月印痕以及对母校挥之不去的
《花间集全鉴》对词作进行了解读,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花间集》是我国五代后蜀时赵崇祚编的一部词集,它收录了晚唐五代时期温诞筠、韦庄、欧阳炯等十八家词,分为十卷。这是现存*早的词总庥。五代时期,中原动荡戎马倥偬,天下岌岌,笔观难安。西蜀、南唐因地处偏僻,君王尚可苟且偷安,寄情声色。《花间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风
目前市场上关于《训蒙骈句》的书极少,突出注释的同类书基本没有。《训蒙骈句》探源精解的出版,有填补市场空白的意义。可以与之前报的《声律启蒙》《笠翁对韵》两本探源精解书组成蒙学三姊妹,并且可以借已出版的《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探源精解》的影响协同销售。《训蒙骈句》是明代才子司守谦的著作,与后出的《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同属于诗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是中国文学史上两座丰碑。《唐诗宋词全鉴(典藏诵读版)》精选唐诗宋词中具代表性、历经千年依然脍炙人口的篇章,按作者简介、诗词、注释、鉴赏的顺序阐释唐诗宋词的美学内涵,让读者欣赏图文并茂的唐诗宋词千古绝唱。书中以二维码的形式加载配乐朗诵音频,欢迎读者下载品鉴。
报告文学《他们从这里走来》,是对海淀区工会系统多年来涌现出的先进代表人物的荟萃。本书从中甄选16位来自海淀区工会系统的全国劳模,以报告文学的形式介绍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向社会传播正能量。
《叙物:关中食话》是一本针对陕西关中地区特色小吃所写的一本散文集,分两册,一册为名食篇,另一册为时令篇。作者张西昌主要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三年来,在关中地区进行了有关民俗食物的调研,用文学化手法对关中地区的饮食文化进行推介和宣传。
为中日友好事业添砖加瓦,2016年*主席和安倍晋三首相先后在G20杭州峰会和秘鲁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行会见和交谈,一致确认双方要抓住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的重要机遇,扩大积极面,抑制消极面,推动两国关系实现稳定改善和发展。适逢今年是中日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日关系发展虽经历过困难时
本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包括9篇文章,主要是关于唐宋诗词综合性研究,就晋至唐诗人表现自然美的方法、唐代绝句秒回任务的艺术、宋代山水诗的会话意趣、宋诗的荒寒意境、唐宋词的戏剧性、宋词绘影绘声的艺术等进行了研究,如《传神肖貌诗画交融论唐诗对唐代人物画的借鉴吸收》等。下篇包括17篇文章,就孟浩然、杜甫、李白、陆游等诗人词人的
本书稿采取文本细读、人类学等研究方法,以厦漳泉地区民间文学为研究对象,采取总—分—总的结构进行研究:绪论部分综论前人研究成果并对“闽南民间文学”理论内涵进行清晰界定;主体部分重点对闽南神话、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民间歌谣、民间戏曲、闽南谚语和灯谜等六方面进行研究;结论部分阐述闽南民间文学与闽南文化的深层关联。本书稿是第一
本书的批判针对性是当下国内居于主导地位的观念认识论文学理论,观念认识论文学理论视文学为认识对象,因此为之设置并将之纳入认识论的规定性中。而文学并不仅是认识对象,它更是时间对象,并且就是实践过程本身,作为实践的文学的过程性、流变性、生成性及构成性,由于不合于观念认识论的规定性而被斥于认识论的文学理论之外,这是必须通过批判
本书收录了戴逸先生回忆师友、治学经历以及师友函札等内容。其中,既有对郑天挺、胡华、尚钺、黎澍、吴晗、郭影秋等老一辈史学家的怀念,也有对早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学习经历的回忆。另外,戴逸先生曾任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会长、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他在相关会议上的致辞或讲话,也不啻是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研究发展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