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与民生改善具有内在的依存关系,且表现为一定时代、地域和民族文化特征。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质量问题,具有考察我国农村教育问题"活化石"的方法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对凉山彝区和肇兴侗寨具有比较价值田野点的深入考察,有助于揭示教育发展与民生改善的深层规约机制。
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是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部署,旨在改变传统教育资源的配置机制,通过资源共享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区制改革的关键是建立学校发展的共同体,以共同体为纽带推动优质资源的一体化配置与共享。《BR》本书通过分析学区制改革的背景与基础条件,明确了学区制改革的价值与方向,以共同体理论为指导初步构
本书承续了《上海上民办教育发展报告(2005-2012)》的内容版块,分为综合报告、类别报告、专题报告、区域案例、重要文献及附录等六部分。“综合报告”立足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综合分析上海民办教育发展的基本数据,全面反映上海民办教育发展的历程、特点、经验、挑战及对未来的展望;“类别报告”包括民办高等学历教育、中小学、学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现阶段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性选择。《BR》本书以江西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为对象,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在深入实际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该省吉安县、铜鼓县和青云谱区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国际社会倡导的可持续社会发展理念中的关键内容。从《达喀尔行动纲领》到《教育2030行动纲领》,国际社会连续推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阶段性目标,推动全球各国发展公平的、优质的、终生的全民教育。本书在详解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基础上,系统描述了全球和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进展状况,重点介绍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
本书在梳理公共治理理论谱系的基础上,选取城市这一典型场域,透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治理的模式转型。本书认为中国城市治理已经形成了一种整合治理模式,这种模式依托公共部门及其组织体系,通过资格认定、精英吸纳、资源支持、项目运作等方式,对市场和社会主体进行跨界整合,形成一种隐性控制机制。这一治理模式显著提升了政府能力,
系统阐述了统筹城乡教育改革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背景、研究假设、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分析了城乡教育“六个一体化”及其实施的十二项机制,建立了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的教育政策决策模式、城乡一体化的教育政策制度体系及其管理模式、跟踪监测评估的政策反馈模式。盘点了国家教育综合改革成都试验区为全国提供经验或者先行先试的8个关键领域
本书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主题报告,对上海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对学习型组织创建面临的形势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与可选择的行动策略;第二部分为探索实践,展示了上海各层面在学习型组织创建实践中的工作情况和主要成果;第三部分为专家观点,由不同领域的专家对学
本书就民办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素质教育现状、武汉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殊教育发展、大学生就业现状、大学生创业现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等方面发展过程过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帮助破解城乡二无结构难题,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有质量的公平教育、有选择的终身教育;迫切需要优化教育结构,积极应
教育政策是教育政策主体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特定教育目标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或行动规范,教育政策既具有导向功能、控制功能,也具有协调功能、象征功能,具有合法性、权威性、政治性、价值性、目的性等特征。《基于共词可视化的教育政策基本问题研究30年1985-2005》试图在共词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对中国教育政策的基本
《研究真实世界的教育》是作者潜行研究中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的第三部著作,也是“北大招生考试研究丛书”中的一种。相信读者阅读后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2000年,朱永新教授发起了新教育实验,至今全国各地3500余所学校、370余万师生投身其中,其理论和实践让诸多身处应试重压下疲于应付的教师们找到了努力的方向,页改变了许多区域的整体教育生态,新教育在中国已成燎原之势。十七年来,新教育实验因其强调教育者自身的行动反思,以及新教育共同体对社会公益的关注而倍受瞩目,成为国内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我国当前重要的治理发展方向。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工作开展的绩效亟待评估,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对教育发展规模水平差异的评价,这与真正的绩效评估还有差距,有必要转变当前的研究逻辑。本书从绩效观出发,基于工具理性,依托平衡计分卡,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
本书包括前言、综合报告、类别报告、专题报告、典型案例、外部观察和附录等部分。通过概括介绍温州改革开放的宏阔背景,简略回溯温州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点出民办教育在温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独特地位及重要作用为起点,全面综述温州民办教育改革发展背景及推进情况,全面反映所取得的重要成绩及主要经验,客观剖析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及深层原因,在
本书对我国教育现代化监测和评价指标发展概况以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新趋势进行梳理和综述,并由此提出教育现代化监测和评价指标发展的新趋势,为研究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标准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书内容包括:战时教育的时局背景;抗日战争与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改革;抗日战争与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抗日战争与师范教育的近代化;抗日战争与职业教育的推广等。
本书以专题形式,对中国近代教育领域中颇具时代特色的学制演变、教会教育、留学教育、女子教育、师范教育、高等教育、教育思想与思潮、著名大学及其校长等内容进行了分章论述。
作为探索性研究,本研究基于2013-2014学年在美国费城安卓学校的田野工作和访谈数据,首先对教育人类学主要理论流派进行回顾,并提出时间、模仿、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几个核心概念,为接下来的理论分析做准备。此外,还对美国公立教育简史进行回顾和梳理,作为第一章引言为后面的描述与研究进行铺垫;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田野展开的安卓学校
《成都教育发展报告(2016)》主要依据2015年成都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数据、教育政务公开第三方测评数据等翔实数据,以及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小学图书馆建设、随迁子女就学、特殊教育发展、学生资助发展、教师发展等领域的主题观察,对成都市教育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全方面评析,以飨读者。
本书首先整体呈现了当代中国教育三十年多的演化脉络和总体状态,对若干个纲领性文件以及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和进展进行总结;继而探讨了教育发展过程中重要而有待深化的问题;最后是面向未来的思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完善、加强党的领导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提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