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业链(Eco-industrialChain,EIC)系统构建是工业生态学理论的重要研究领域。本书从EIC的链接及其生态效率、EIC系统构建、EIC系统运营的稳定性评价等三个维度,对生态工业园中的生态产业链系统的构建及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本书以河北省张家口尚义县和内蒙古鄂尔多斯的达拉特旗为实例,论证了发展城镇绿色产业经济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分析了我国绿色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潜力,认为加速城镇化建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城镇绿色产业经济。
对中国产业转移与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对国外研究成果,沿着区位选择理论、区域分工理论、产业转移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系统地梳理总结;然后对中国近年在区际产业转移理论方面的研究展开整体性剖析。其次,立足于国际产业转移的视角,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剖析了中国劳动力结构变化对产业转移的影响。然后,针对中国F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统称,是我国政府从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和亚太地缘关系的深刻变化出发,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的区域发展倡议,意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一带一路:全球价值双环流下的区域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金砖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迅速崛起,如何促进金砖国家加快合作的制度化以进一步提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成为国际关系研究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议题。《金砖国家机制与澳门(英文版)》是“金砖国家组织机制化进程与澳门平台角色研究”国际研讨会的英文论文集,内容涉及“金砖国家机制化进程研究”、“金砖国家机制
经过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已进入新阶段,如何找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以弥补旧动力衰竭带来的损失,并为中长期发展奠定基础,显得重要而紧迫。本书围绕经济发展动力这一主题,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依据人本发展理论,对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些重要因素,如体制改革、区域发展、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进行分析。
全球日益增长的国际公共产品需求与落后的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是建设“一带一路”的根本动力,投资与安全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关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纷纷与中国进行互联互通和战略对接,开展国际产能
本书对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21世纪初期的日本宏观经济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分析,试图用经济增长和周期波动来总括日本平成时期最初十几年的宏观经济发展情况,从泡沫经济时期到平成景气时期倒泡沫破灭引发的平成萧条这一经济周期波动的开始,分析今后十几年时间日本经济增长和周期波动的特点,并扩展到此期间的主要经济问题、经济影响和主要宏
本书针对农业、能源、装备制造、金融、房地产、钢铁、电子信息、批发零售、医疗、有色金属、铁路、汽车、旅游、文化、轻工等国家支柱型产业展开产业安全指数研究,研究主要从产业安全现状、产业安全界定与特征、产业安全评价逻辑及安全评价因素、产业安全指数编制、对策建议五个模块进行标准化展示。
本书对世界经济2015年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估,并对2016年走势进行了展望,书中分析了2015年欧元区、日本、印度、东盟、中亚西亚、拉美、非洲的经济形势,并对2016年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对经济贸易、全球金融、全球制造业、全球服务业、全球科技创新、全球能源形势等展开了系统分析;对二十国集团与中国、国际组织机构进展、全
本书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大判断,依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部署,结合2015~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对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和2016年经济走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对于如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动能
本书以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为研究视角,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理论框架,立足我国各区域实际并结合绩效评价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总结我国落后区域、萧条区域和膨胀区域等三类问题区域的各种表现和转型路径,以广西百色、辽宁阜新和北京市区为典型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我国区域经济转型起步较晚,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有着丰富的区域经济转型经验和教
本书是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零售商主导的纵向约束的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07BJY077)的研究报告进行扩展形成的。本书上篇讨论纵向结构领域的若干专题,其中,第1章描述纵向一体化的理论问题,第2章~第6章则讨论纵向约束的理论问题;本书第7章~第15章构成下篇,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主要研究
邹进文教授的《中国近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以留学生博士论文论文为中心的考察》一书是其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的结题成果(获得优秀等级),80万字。
本研究共分为七章,分别为“经济增长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判断”、“新常态下的新变化、新失衡、新政策”、“经济增长的总量失衡与宏观调控”、“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效率”、&ldq
县域经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产业集群在县域经济社会中承载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依据辽宁省县域产业集群综合评价的内容主线,《辽宁省县域产业集群综合评价研究》分为九章。章介绍产业集群与辽宁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框定本书的基本研究范畴,奠定本书的相关前期研究基础。第二、三章通过对全国和辽
本书从自然条件、生态状况、资源禀赋等方面分析贵州产业发展的背景,同时分析西部大开发前后贵州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困境,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破解思路。然后在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特征、发展背景和支撑理论的基础上,从国外到国内、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发展中国家、从东部沿海地区到西部周边地区,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
本书旨在以北京市对象,基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前提,对北京市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与实现产业协同发展的思路与路径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站在区域统筹与协调发展的高度,厘清和明确北京市核心功能与非核心功能,构建城市功能、产业发展和人口的理论框架。本书将从国际都市圈的发展历程入手,总结归纳出主要首都城市的功能分布与产业发展的一般特征,
提出一套完整的规划和对策建议,构建了技术转移创新服务体系,从继续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完善创业服务中心功能、整合投融资服务体系、建立科技咨询服务体系、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立市场拓展服务体系、完善科技交易市场体系、青岛市技术转移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以促进青岛市技术转移的发展。
农牧业是西藏社会经济的基础;西藏的矿业资源丰富,潜力雄厚,是国家矿业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可支持农牧民脱贫致富;旅游业作为西藏的特色产业发展迅速。现在农牧业、矿采选业和旅游业是西藏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彼此间形成了相互关联、支持的商业性共赢。本书通过调查研究、文献搜集、组织国际会议等途径,对西藏地区农牧业、旅游业和矿产业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