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经济评论》是一本专业期刊,旨在传播与发展领域以及与世界银行谋求发展权利普遍相关的发展经济学研究成果。本书寻求在定量发展政策分析领域提供最新的和最好的研究,着重于政策的相关性和经济学的应用方面,而不是纯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
本书围绕“中等收入陷阱与东亚经济转型”的主题,深入研讨“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与形成机制,回顾总结东亚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对日韩企业发展、亚洲“四小龙”战略选择、东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以及东亚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等的考察,分析东亚在经济、贸易、资源
本书基于企业视角的理论推演和实证研究,考察了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制度变迁过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揭示制度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微观机制。一是制度可以通过激励机制的改善提高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研发投入、技术引进和分工深化等,从而提高企业微观生产率,二是制度可以改善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效率,使投入要素更多地配置到高生产率
JournalofChineseEconomics,Vol.4No.2,Autumn2016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报告2015——基于“一带一路”和自贸区的战略背景》是由洪永淼教授领衔的厦门大学“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研究团队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第四部年度研究报告。与前三部年度研究报告不同的是,本年度报告在选题和体例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些变化的背景,则源于这一年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快速推进和中国(福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基本上延续了2013年"底部波动"、"复苏乏力"的局面,宏观经济景气状况相对稳定,"波动中筑底"的趋势较为强烈。预计全年GDP增速为7.8%,CPI为2.7%。从短期经济运行来看,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表现不仅宣告了全球悲观主义者所持的"2014年中国崩溃论"的失败,同时也没有证明乐观主义者在20
本书基于作者近30年的研究,对国际背景下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进行了多视角的探索。全书分为经济地理学理论探索、农户地理研究、公司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学的小尺度研究、城镇化研究、区域研究等6篇、50章。近一半的内容曾在《地理学报》及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被广泛引用。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推出的年度经济预测报告,内容涉及到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分析与预测、行业经济的分析与预测。本书的这些报告,根据截止到2006年12月的各种数据,对于中国经济的不同层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回顾;特别地这些报告使用了一系列先进的计量模型,如非线性投入占用产出模型、TEI@
本书从法学的视角,围绕国家利益这根主线,揭示了碳税制度这一重要的经济减排制度在发达国家缘起的利益根源,分析了单边碳税制度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内在冲突,探讨了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碳税制度构想,最后对碳税制度在国际范围内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
本书主要探讨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考察欧亚经济联盟的历史演变过程、动因及趋势,特别是“乌克兰危机”和目前俄罗斯经济危机对欧亚经济联盟前景的深远影响;二是分析俄罗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态度转变的原因以及欧亚经济联盟其他主要成员国对丝路经济带的态度;三是探讨如何实现经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战略对接。
本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中国海外投资的环保教训与经验、“一带一路”倡议的绿色区域治理理念、当前国际绿色治理格局、“一带一路”下的绿色区域治理实践等。
本书从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战略意义入手,通过分析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政治经济基础并比较借鉴GMS经济走廊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具体构想和路径选择,最后就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本书首先简要回顾了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历程、主要内容及最新进展。其次,描述并归纳了日本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反应。与“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不同,日本的反应主要体现为安全层面的防范与经济层面的竞争。再次分析了日本采取防范与竞争对策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在可预见的未来,日本应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走向。
本书内容包括:发展变化中的印度内外环境;中印携手“一带一路”的共赢效应;既有矛盾制约中印“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空间重叠制约“一带一路”合作;对策分析。
本书建议中国重视孟加拉、越南、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经济体在中国产业转移中的地位,同时也建议把食品与饮料、纺织业、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及钢铁、水泥等基础设施向外进行转移。中国必须要注意产业跨国转移引发的政治、经济挑战,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和风险管控机制。
本书回顾了“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的宏观分配格局以及居民收入分配状况,阐述了调节收入差距的基本思路以及“十三五”时期调节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本书介绍了“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趋势和思路,内容包括:“十三五”时期国际形势、“十三五”时期国内形势、“十三五”重大思路与关键举措。
本书内容包括:“十二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存在的短板、“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能面临的风险、克服短板,防范风险,全面建成小康之策。
《'一带一路'与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的构建转型和扩容》从对当前欧、美、亚等三个世界大的区域经济集团考察出发,认为基础设施、产业关联和市场制度是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的三个基础条件。依据不同阶段或内外环境,这些基础条件都有可能在区域增长机制的构建与扩展进程中起作用,并形成具有不同侧重结构的区域增长机制。东亚区域增长机制正处于向亚洲
本书分别对英国发展过程中的区域经济演化、英国在知识共享及食品和农业方面与中国的合作、伦敦机场和曼彻斯特机场建设及发展、工业4.0技术在裕廊岛生态工业园的应用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对我国在发展中已经遇到的或未来将要遇到的相关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