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介绍了高新区相关概念和内涵,并对高新区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规律进行了总结,然后对高新区带动区域发展的作用作了归纳,并对国内外典型高新区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同时,以莱芜高新区为案例,归纳了国内外高新区发展对莱芜高新区的启示,在此基础上,对莱芜高新区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未来的发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从不平衡到相对均衡的中国区域经济(2012)》属于中国人民大学的系列报告之一。主要研究中国的区域经济问题,对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发展战略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经济泡沫研究》运用价格形成与供求分析的理论,结合市场心理与预期的形成环境及影响,探讨了经济泡沫的理论问题与对策,主要包括:界定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的含义,并通过与相关概念的比较深化对这些范畴的理解,系统分析经济泡沫形成的条件,股市泡沫、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机理,以及经济泡沫如何演化为泡沫经济,经济泡沫破裂的机理与传导、经济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路,至今已至三十五个春秋。期间虽经历了诸多的惊涛骇浪、暗礁险滩,但它以其自身强劲的生命力与适应性,从理论到实践显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发展观。从“先富”到“共富”思路的实践经验雄辩证明,贫穷的摆脱、温饱的解决、小康的可及,无不应验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国家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带动作用。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于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现有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实现低碳转型是未来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长三角地区能源与低碳转型研究》以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转型升级为背景
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还能延续吗?《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基于增长源泉的研究》以坚实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数据估算为基础,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经济增长源泉的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研究发现,物质资本积累是中国1952~2007年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要素作用和外部效应的双重功能;改革开放
《中国私营经济问题研究》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为宗旨,以服务学术著作出版为导向,以积极采撷当今高校优秀学术成果为目的,立足高校,战线高校科研新实践和心成果,打造高校学术界、思想界和理论界创新平台。《中国私营经济问题研究》将坚持“广泛征集、严格把关、精心编校”的工作原则,专门收录学术文化类研究论著。通过对书稿选题的严格把关,
《目标治理:看得见的五年规划之手》选择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执行的十一个五年计划为研究对象。《目标治理:看得见的五年规划之手》第4章对五年计划中央地方目标的匹配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六五”以来,中央与地方趋于激励相容。第5章构建了五年计划绩效指数,对我国的十一个五年计划绩效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后,五
本书选择主体功能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学、经济学、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区域主导产品、发展要素与制度供给三个方面阐述了主体功能区协调开发主要矛盾。从内部协调和协作协调两个层次入手,围绕经济发展目标、环境发展目标、公共服务目标和人口发展目标四个发展目标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的模式。从政府考核制度、公共财政制
“中国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第一波经济全球化,其内核可以概括为“利用别国的市场,用足本国的低端生产要素”。不过,这一波全球化的红利已经透支。当前,中国加入或者参与第二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在扩大内需的条件下实施深度全球化战略,或者发展基于内需的全球化经济。这一波经济全球化特征,可以概括为“利用本国的市场,用足国外的
本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等概念进行界定,并综合运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创新理论、金融发展理论和现代融资理论等相关理论,将金融体系的功能与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有机联系起来,从理论上全面、深入地阐述了金融支持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系。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产业园区进行广泛、深入地调研,进一步以实证方式分析了战略性新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金融发展视角下的中美经济分工:成因、利益实现与风险积聚》就中美经济分工形成的原因、利益实现和风险分散机制进行分析。在资本完全流动的背景下,全球的制造业中心往往形成于那些中等金融发展水平的国家。在金融中心和制造业中心出现分离的背景下,中美经济的外部失衡将成为一种必然。这既是中美两国分工地位和金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并行或先后释放出的人口红利、制度变革红利、全球化红利,都将并行或先后面临见顶回落的趋势,因循这些发展机遇时期形成的分析框架来思考未来的增长,难免会陷入惯性与定式,从而出现较大的偏差。本书力图建构适应“后红利时代”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相应地、分主题地分析中国宏观经济领域若干重要议题;最终,
本书遵循“回顾—总结—分析—展望”的结构体例,对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其次,回顾了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并从产业规模及区域分布、资源循环利用分类及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角度分析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现状;再次,从产业管理
本书试图告诉读者:低碳经济不是经济,也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一种博弈,是标准之争。既然是标准之争,则结果只有一个:赢家通吃。如何避免被赢家通吃构成了中国低碳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本书的研究任务。鉴于此,本书对英国、美国、日本、欧盟等的内部低碳刺激政策、能源高效使用引导政策以及低碳城市建设实践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对主
《经济分析与统计解读(2012-2013)》充分利用实际工作部门统计专家熟悉统计理论、统计指标、统计方法、统计数据的特有优势,利用翔实的统计数据和系统的分析方法,对2012年我国各主要实体经济领域的走势、特点、原因等方面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影响2013年各相应实体经济领域走势的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对分析中所采用的统计指标
吴敬琏亲自担纲《智石丛书》总顾问并作序!中国高层智囊前瞻力作!吴敬琏江平汤敏陈志武张维迎任玉岭白重恩左小蕾胡祖六保育钧魏建国李佐军卫祥云陈全生肖四如张平众多名家携手打造!热点覆盖:中等收入陷阱、房地产、企业转型、地方债务、高通胀、第三次工业革命、远程教育……历史就是一系列的黑天鹅事件推动的。它的意外性、不可预见性,使得
《京津冀区域发展报告(2012)》分为综合篇、区域篇和专题篇。其中,综合篇从总结京津冀区域发展历程和地位出发,详尽阐述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发展,空间发展和区域合作发展五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对京津冀区域当前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区域篇从发展历程、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空间发展四个方面阐述了京、津、
《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12)》共分七篇,“综合分析与展望篇”主要涉及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及2013年发展展望、加快我国沿边开发开放的战略思考、全球经济治理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对策以及2012年的全球通胀形势及2013年展望等内容。其余六篇均为“专题分析研究篇”,分别涉及中国对外贸易、中国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国
《区域经济现状与发展研究》既是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康巴藏区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信贷研究》(11SAl20)的阶段性成果,又是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基金研究项目《民族地区企业发展问题研究》(SB06055)的成果。《区域经济现状与发展研究》研究面涉及甘孜州财政现状,地方税源建设,地方公共财政管理运用,财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