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各国越来越重视海洋管理和海洋经济,面向海洋的战略也在我国迅速成为近几年的焦点,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沿海地区一个重要的区域,浙汀、江苏和上海两省一市都已经制定并公布了海洋经济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如何更好地促进海洋产业的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社会各界研究的重要主题。《海洋产业支撑条件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以海洋产业发展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培养整体思维观和领导力的学科,同时也是不易把握和驾驭的学科。这个学科的独到之处在于其面向真实世界的“立体”思维模式和宽广的知识结构,即善于把研究对象放到特定的历史阶段与特定尺度的空间中来观察和研究。成熟的经济地理学者应具备“系统工程师”的能力,在地域空间管理等领域面向社会和政府需求扮演系统集成的角色。《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日趋严重的能源环境制约,而国际产业转移是能源消耗跨国流动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历史上能源消耗曾伴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特别是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转移而出现此消彼长、跨国流动的情况不同,当今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大了中国工业能源消耗总量,但并没有加大中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中国应当积极实施“开放节能”战略举措,进一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系教育部重点支持的研究报告之一,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全国长期研究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往往是社会变革、制度创新的理论先导,特别是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加突出。在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过程中,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
《中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报告(2012)》由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商学研究中心大关中研究所组织全国长期研究关中-天水经济区及周边区域发展问题的专家学者撰写。《中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报告(2012)》内容包括总报告、综合分析篇、专题研究篇、附录四个部分。本期报告的主体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总报告从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报告(2012)》是对黄河三角洲地区进行全景式分析的研究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报告,即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总体分析,包含对黄河三角洲的回顾评价与高效生态经济模式探索、黄河三角洲增长绩效评价研究两部分内容。第二部分是分报告,以地区为单元对各地推进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举措、成就、不足进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珠三角地区凭借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制度创新优势、毗邻港澳区位优势和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承接港澳地区制造业转移和国际投资,培育本土企业,实现了以外向型为特征高速经济增长和工业化,使珠三角从“鱼米之乡”变为“世界制造业基地”。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市场的全方位开放、要素成本的上升,特别是近几年来人民
《社会学文库:美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去粗取精、洋为中用,把美国社会学100多年来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教育,以及全球化研究方面的精华提供给读者。同时,注重实际、学以致用,宏观地总结了美国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教育发展,以及在实施民主政治、处理种族矛盾、缩小贫富差距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最后,综观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要求中国在与世界的再平衡过程中把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第一波经济全球化,转变为以扩大内需为特征的第二波经济全球化。扩大内需条件下长三角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意味着产业重心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在当地制造业全球化的基础上推动当地服务业的全球化。新条件下长三角对外开放应瞄准自身的战略定位,沿着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格局,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正全面深入实施。《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重塑发展新格局》以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为案例,探讨区域一体化的特殊形式——同城化发展——的内涵及意义,构建同城化发展规划编制的方法体系,以期丰富区域规划编制理论和方法,并为高效科学的同城化管理实践提供指导。
作者希望通过国际社会看得懂的语言、数字、图表来全面介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经验,探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向国际社会传达一个负责任大国建立和谐世界经济的意愿和抱负。同时,作者希望通过《双赢的未来: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经济》,增强海外读者对中国经济发展理念与发展道路的认识,理解中国崛起的必然性,了解中国共产党及
Inthepresentworld,theChineseeconomy,alongwiththeChinesefactorbehindit,isaresearchfieldwithtremendousvalue.HowdoesChinajoinhandswithothercountriestodrivethedevel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区域创新系统的低碳要求;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结构-功能模型研究;区域低碳创新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
本书从城市群发展的视角分析了作为“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几何。中心的庆阳如何从区域几何中心发展成为区域服务和经济发展中心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作者从城市群之发展,言及西部再开发,关中一天水经济区,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策划并论证丁关乎庆阳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的解决策略(能源发展创新、产业可持续、红色旅游、城市营销)。从
世界经济学是一门变化很快的学科,《世界经济论纲:典型与非典型发展道路研究》是在当今中国已经深度进入全球经济时对世界经济的全新观察。本书有以下特点:第一,以产业革命的进程为核心线索,力图找出世界经济以及各大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律。书中多次讨论了中国30年实践与西方道路的特殊之处,也多次论及世界经济的普遍规律问题,对经济社会
《李震中文集:计划、市场及其他》是李震中老校长的文集。在他过去撰写、发表的论文、专著、报告等作品中选出26篇,结集成册,为研究者探索中国改革的目标选择与历程,总结中国的发展经验,提供一份参考文献。
再生资源产业在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中一向备受争议,但却是社会和产业生态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再生资源产业研究:产业生态学的视角》从产业生态学和环境经济学视角阐述了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重要性、发展现状、主要特点和属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以及日本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建设循环型社会方面的主要
《区域创新与生态效率革命》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德老工业基地‘技术进步资源效率’创新模式比较研究”的成果。《区域创新与生态效率革命》通过中国各省市的实证比较和建模分析,研究区域创新的体系结构、运行动力、效率,以及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轨迹、布局调整等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区域创新对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