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是近30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高强度开发和人类活动对区域水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其水质下降、复合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备受关注。本书聚焦珠江口水生态环境健康问题,以气-水-沉积物界面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为主线,以营养盐、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温室气体及主要生物类群为
本书围绕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国家重大科技需求,针对三峡工程175m试验性蓄水影响,以三峡水库水域与库周(消落区、次级支流和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融合水文学、生态学、林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了三峡水库蓄水初期水域及库周水生态特征及其演变研究,揭示了大型水库生态系统的演变特征、对水文节律改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共享,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在环保等重点领域引入大数据监管,主动查究违法违规行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我国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本书从河流、湖泊、流域、城市、农田五个典型环境场景对目前研究工作中常用的水环境模型进行系统梳理和展示。重点探讨模型在水环境模拟方面的原理、方法及应用,介绍了常用水环境模型,如SWAT、HSPF、EFDC、SWMM、QUAL和MIKE11。
本书选择草原内陆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围绕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和反馈及其对变化环境的响应,通过水文学、生态学、遥感科学等多学科综合、跨学科交叉的途径,基于观测试验、机理研究、模型构建、模拟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辨析气候变化和放牧活动影响下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及其耦合作用关系,深入探讨流域生态水文时空格局异质性的定量归
本书聚焦山东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实践,介绍了水文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基于流域水生态过程,识别流域的重要不同级别的生态斑块系统,维持降雨-入渗-蒸发的垂向水文循环及降雨-径流-河流的水平水文循环,优化生态布局,修复流域水循环,给出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框架和流域水生态健康安全评价方法,提出了遵从河流水系的演进规律,建立
中亚国家地处欧亚内陆,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和敏感,作为人类活动最为密集区的湖泊流域面临越来越大的生态环境压力。本书是关于中亚国家咸海、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三大湖泊流域水土有毒元素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时空变化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估方面的专著。本书共六章,第一章概述中亚国家三大湖泊流域的基本特征;第二章介绍基本的研究方法和评估技术;
本书对比分析长江和密西西比河的物理水文生态过程、鱼类等水生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水体的化学物质交流过程等,探讨长江和密西西比河水生生态系统的演化历史驱动因素和对环境的适应性响应的异同。此外,本书分析水利工程建设、捕捞、航运、工农业、城镇化等人类活动对密西西比河水生生态系统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的影响,并与长江水生生态系统受
本书以深圳市自然保护区的基础地质、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地质遗迹和矿产资源等生态地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综合地质调查、地质钻探、室内试验、野外现场测试及监测与高精度遥感相结合的技术手段,综合应用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貌学及土壤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开展了深圳市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地质资源的调查及研究工作,总结了深圳市自然
本书在系统总结国内外流域水系统承载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面向新时代国家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科技需求,构建适宜我国国情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估调控理论技术与实践模式,系统介绍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估调控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水生态承载力评估诊断、模型模拟、优化调控等关键技术,在鄱阳湖、太湖流域开展应用实践,为我国美丽河湖保护和建
本书介绍了环境地学的研究内容、领域和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内容包括:地球系统概况、岩石圈系统特征、大气圈系统特征、水圈系统特征、土壤圈系统特征、生物圈系统特征等。
本书以污染场地调查、监测、修复和环境监管为主线,重点介绍污染水文地质学的基本原理,污染物迁移途径及调查方法,地下勘探、样本采集及测绘,地下水监测井设计和安装,地下水监测井采样,监管和法律框架,地下水地球化学和含水层分析,修复技术和案例等,旨在阐述污染水文地质条件对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的重要作用,剖析典型污染场地修复
流域水环境风险管理技术与战略研究
本书主要面向河流健康、生态流量保障及生态调控等国家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需求,分析水电开发条件下河库系统特征及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型河库系统的生态需水问题,探讨生态需水保障对象及其需水特征,揭示典型河库系统生态需水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高坝大库、山区小水电等不同类型河库系统的生态需水核算方法,构建不同类型河库系统生态需水
本书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渤海近海生物资源与环境效应评价及生态修复”(2018YFC1406400)的成果之一。系统总结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涵、计算方法及与复杂性的关系,提出了近海食物网的构建方法与稳定性评估技术,并基于全球上百个近海生态系统食物网,研究了食物网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最后以渤海典型生态系
本书以农业农村清洁流域为主线,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系统阐述了我国农业农村水环境问题及成因,详述了我国农业农村清洁流域理论体系,并提出了污染物产排放规律、污染溯源与解析等清洁流域构建的方法设计。中篇以“控、减、用”为核心,分别从种植、养殖和农村生活三个方面阐述了源头控制、过程减排与循环利用的农业农村清洁流域构建技术。下
人水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关系,协调人与水的关系问题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命题,也是推动可持续城市化的必由之路。本书紧紧抓住人水关系的内在关联和相互作用这一研究主线,深入分析人水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其生态智慧,初步揭示人水关系的演化机理与相互作用规律;开展小流域土地利用与城市河流水质关系的实证研究,分析土地利用与水环
本书从流域水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组成出发,进一步揭示了水资源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水生态承载力、社会经济发展与流域水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全书共分5章。第1章介绍流域水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估监测技术研究,第2章介绍流域控制单元功能特征类型划分技术研究,第3章介绍具有功能差异性的水生态环境承载力监测指标体系构建,
海河流域水治理战略研究赵勇户作亮王庆明等著内容简介海河流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承载地,本书立足海河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局,针对流域水安全现状,系统分析了流域水治理存在的重大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提出了海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地下水修复与保护、主要河湖保护与修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洪涝
水生生态系统演变指水域中无机环境和水生生物的变化特征。本书主要介绍长江干流、通江湖泊和河口生态系统的地形、水文、生源要素和浮游生物变化。全书共分6章:第一章综述国内外重要河流、湖泊和河口生态系统演变的研究进展;第二章介绍长江水生生态系统及主要人为干扰;第三章到第五章分别阐述长江中上游干流、通江湖泊和河口生态系统自有实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