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小史》以30个章节串联起法兰西跨越2000多年的历史。从公元前600年马赛利亚城(马赛的前身)诞生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举办,从法兰克王国创立者克洛维、圣女贞德、“阿维尼翁之囚”教皇、“太阳王”路易十四、“科西嘉怪物”拿破仑、“老虎总理”克雷孟梭、“永远的将军”戴高乐,到大革命的群众、“五月风暴”的学生、罢工运动
《希腊小史》系作者在喜马拉雅音频课程“世界历史大师课”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以30个章节串联起古代希腊从新石器时代到希腊化时代末期的历史,涉及从施里曼发掘特洛伊到“克利奥帕特拉的鼻子”,尾声谈到希腊在中世纪和近现代的发展和古希腊史对今天的意义。全书的核心,是古典时代希腊城邦及其成就。在简要说明希腊青铜时代的文明之后,转入城
《英国小史》在作者的喜马拉雅音频课程“世界历史大师课”基础之上整理修订而成,以30个主题串联起英国从史前直至当下的历史。大到介绍英国史中重要的政治、经济现象,如君主立宪制度的诞生与发展、政党制度的演变、现代司法体系的形成、工业革命的成果与弊病、外交政策传统与特色等;小到介绍英国人的吃、穿、住、行、习俗、偏好……作者结合
亚历山大一世——“北方的斯芬克斯”,内心的真实想法讳莫如深;十二月党人——“俄国第一代革命者”,以反对农奴制和推翻沙皇专制为宗旨的英勇起义影响了俄国未来的命运。确立宪政与解放农奴的理想将他们交织在一起,又使他们走向殊途,最终都未能达成所愿。原因何在?本书条分缕析,抽丝剥茧,推演亚历山大一世的心路历程与每一步举措背后蕴含
本书是楼均信教授近五十年来关于法国史研究的成果论集,其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特别是所收录论文中对丹东的评价、对法国大革命负效应的论述和对拉法格的评论、对法国工人党与农民问题的分析,其观点均具独创性,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
本书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引人入胜的叙述给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答案。1918-1933年是德国历史中劫难重重的时期。如果魏玛共和国没有失败,希特勒也没有掌权,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将会不一样。究竟是魏玛共和国选择了逃避,还是其内核的重要部分已经失败,这个问题至今都充满了争议。温克勒没有草率地回答这个问题,他将前因后果条分缕析后,
德国现任总统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评价道:“我们国家能在思想上对自由和民主保持开放,有温克勒的一份功劳。”的确,我们需要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准确聚焦德意志民族历史的所有发展脉络,并把它们转译为可被今天的政治实践所吸取的经验教训。世上不乏比这轻松好读的民族史。20世纪发生的沉重灾难无疑塑造着战后几代民众的自我认知,时刻
在洛克、伏尔泰和卢梭的时代,普通人的生活发生了怎样激烈的变化?在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中,除了人们所熟知的启蒙运动人物,一些长久以来被忽视的普通人,从自由思想家、共济会成员到法国实利主义者、反教权主义的天主教徒、泛神论者、淫秽作品作者、读者和游客,都得到了展现。作者玛格丽特·雅各布是当下最受赞誉的启蒙运动历史学家,她提出了
18世纪是俄罗斯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随着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和俄罗斯帝国的崛起,从彼得一世开始,俄罗斯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军事领域进行全面改革。一方面,当时的俄国仍然面临着林林总总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变化却在“每一个毛细血管”发生。国家治理展现出新气象,出现了新的政府组织方式、司法理论、公文制度以及金融形式,文化
琳达·德·莱尔以非虚构的叙事方式讲述了简·格雷、凯瑟琳·格雷与玛丽·格雷三姐妹不为人熟知的生平,这三位出身贵族却在都铎王朝的权力斗争中输掉的年轻女性原本可能成为当时的英国女王。本书重新诠释了她们的历史地位,并以新的视角理解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年长的简·格雷被贪婪的政客和不妥协的宗教改革家推上了王位,但不久后便被废黜,最
本书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文化发展概论》第一卷。全书由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历史系的专家学者与莫斯科及其它城市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者共同编撰而成。该书是《19世纪俄国文化发展概论》(六卷本,1998-2005)丛书的续篇。鉴于这种承继性,无论在结构体例还是专题版块的划分上,本书都与六卷本中19世纪卷本部分保持一致。对
加利西亚是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兰的产物,它被纳入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土,成为一个被创造出来的省份。一个半世纪以来,哈布斯堡王朝在这片土地上的官方存在,使得针对加利西亚的观念逐渐对生活在其中波兰人,乌克兰人和犹太人,以及哈布斯堡政府的统治产生了重要意义。沃尔夫挖掘了不同作家的作品,通过他们的经历、回忆、爱憎,来努力还原加利
多元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方法,对多维复杂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是研究多变量(或指标、因素、特征)之间相互依赖关系以及内在统计规律的一门统计学科,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其中最为常见的方法有:多元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自动分类与模式识别、多维标度法、模糊集理论和多元分类等。本书将多元统计分析引入
英格兰人试图肢解欧洲大陆最强国家的尝试,漫长而充满暴力,造就了欧洲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篇章。沃尔夫森历史奖得主乔纳森·萨姆欣百年战争系列详细解读这段关乎英法两国国运的历史。《烈火的审判》以生存为主题,时间跨度从1347年到1369年,其中既有如普瓦捷之战和纳赫拉之战这样恢宏的战争场面,也有对英法两国政治经济外交事务
翻开这本书,你将踏上一段未曾设想的放荡之旅。文艺复兴精湛艺术品背后的黑暗故事,绝对会叫你惊掉下巴。书中揭开过度崇高、神圣荣光的布幔,检视艺术家日常生活最赤裸的一面,以及其身处的领域,如何混合著优雅与暴力、文化与苦难;执政者、银行家与教会间的紧张关係、愤恨不平,如何化为文艺复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对于意大
本书“学科篇”中,重点回顾了中国“俄罗斯学”百年发展历程,并对新中国成立后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还分别介绍了2021年俄罗斯政治、经济、外交、历史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在“人物篇”中,回顾了为新中国“俄罗斯学”研究做出杰出贡献的刘泽荣、叶水夫、肖敏等老前辈的光辉业绩;在“机构篇”中,重点介绍了中央财经大学和
在法国南部地块中部的高山上,高高耸立着一小群偏远的小村庄,这些村庄由悠久而独特的历史结合在一起。在纳粹占领期间,高原的居民从集中营救了数千人。随着被纳粹迫害的受害者(抵抗者、共济会、共产主义者和犹太人,其中许多是儿童)大量拥入,这些村庄的村民团结起来保护他们的安全。卡罗琳·摩尔黑德寻找并采访了参与这项非凡事业的许多人。
《十字军》是丹·琼斯的力作,本书就中世纪欧洲具宗教意义的历史事件十字军运动展开叙述。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涵盖了从11世纪60年代起影响十字军运动发展的诸多思想、活动和战争,以及受拜占庭帝国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求助而兴起的次十字军东征;第二部分从12世纪初讲起,在追溯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十字军国家壮大的同时,也
600年的时间里欧洲人到达了世界各地,占领了世界,剥削了世界。同时他们也为我们当今世界的形成提供了众多刺激因素和收受因素。由于欧洲的扩张不是单向的,而是世纪之久的相互作用,因此,在沃尔夫冈·莱因哈德的巨著中,他发掘了全球化之前的独特之处。这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描述从古代欧洲的扩张开始直至中世纪和20世纪的殖民过程,这是世界
丹尼斯·塞诺(1916~2011)是20世纪后半期欧美内亚语言与历史研究的泰斗级学者,其影响至今不衰,依然是同一领域数辈学者赶超的对象。本书在塞诺自己推荐的以英文撰写的内亚史论文中选出20篇予以汉译,可以稍稍反映他在内亚史领域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书后还附有塞诺自己编订的论著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