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帖笔记》一书展现了阎晓宏数年来临帖的丰富成果和独具匠心的见解。他倡导从名帖入手,临帖者不但要有意识地发掘字里的神韵,还要不拘泥于古典传统,在传承与创新中赋予书法作品新的生命力。本书集文化、艺术、历史与技巧于一身,适合任何想要了解和学习书法的人,无论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都能从中学到有价值的知识。
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馆藏书法遗存丰富多元,其中珍贵的历代墓志更以书、刻、文兼美成为研究**;虽隐于幽冥,墓志却因其“补史之缺,订史之讹,证史之变”的独特性成为一座丰富的地下档案馆,具备极高的欣赏与研究价值。《遮蔽与再生——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馆藏书法遗存研究之一》为针对西安交通大学钟明善教授捐赠、校博物馆收藏墓志及其书法艺术的研究性学术论文合集,由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书法系师生20人撰写,研究范围上至北魏、下至五代,共涉及墓志遗存27件(其中北魏墓志6方、隋代墓志3方、唐代墓志17方、五
本书介绍了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其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尤以真、行、草著称于世。《秋兴诗》卷为赵孟頫所书唐代杜甫《秋兴八首》中的四首,当时赵孟頫只有二十九岁,通篇清丽飘逸,柔中带刚,显现出文人儒雅的风骨。纵23.5厘米,横261.5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元代著名书法家、画家,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其书法和绘画成就高。《元史·本传》云:“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赵氏尤以真、行、草著称于世。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元代著名书法家、画家,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其书法和绘画成就高。《元史·本传》云:“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赵氏尤以真、行、草著称于世。 松江宝云寺建于唐代大中十三年(859年),位于上海金山区亭林镇(原属松江县)。相传宝云寺绵延数华里,号称“江南名刹之五,华亭。”饱经沧桑,宝云寺屡修屡毁。元代,重修时立碑,由牟
《元赵孟頫右军四事帖趵突泉诗襄阳歌送瑛公主持隆教寺疏四清图诗/人美书谱·行书》中收录的《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系赵孟頫晚年珍迹,纸本,纵四十七点七厘米,横三百三十三点五厘米。现藏天津博物馆。《四清图诗》系赵孟頫将玄卿为李衎《四清图》赋诗书于画上。这件纵为三十七点四厘米的赵氏大字行书题跋,为其盛年书作,展现出书家精湛的书法艺术。《右军四事帖》书于元代大德年间,是赵氏传世作品中的精品佳作。此卷纸本,纵二十四点四厘米,横一百一十七厘米,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襄阳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著名诗
本书选董其昌行书书法作品《昼锦堂记》和《临颜真卿书裴将军诗》,并旁附释文。
董其昌,字元宰,松江华亭人,号思翁、思白,别署香光居士。董其昌是晚明中国书法史和绘画史上重要的人物,他是杰出的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鉴赏家。董氏创造的淡、秀、润、韵为审美取向的书风,表现了风采姿神、飘飘欲仙的禅意,同时,其崇尚自然的率真之趣又是文人士大夫追求的书卷气的代表。 《行书明董其昌濬路马湖记东方朔答客难/人美书谱》收录董其昌行书代表作品以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