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更多
新书推荐         更多
点击返回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图法 【K25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分类索引
  • 辛亥革命.1-10辑(政协文史“亲历、亲见、亲闻”文库)
    • 辛亥革命.1-10辑(政协文史“亲历、亲见、亲闻”文库)
    • 《“三亲文库”》编纂工作委员会 编/2022-3-1/ 中国文史出版社/定价:¥2680
    • 这是一套以回忆或纪念文章为主体的大型史料性历史文献图书。本书以20世纪初中国近代历史为背景,以辛亥革命前后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以全国政协编辑出版的部分辛亥革命文史资料、地方政协编辑及专家学者编写的一些辛亥革命文史资料、中国政协文史馆藏辛亥革命部分手稿等历史文献为依托,全方位、宽领域、多层级、多视角地描述了辛亥革命发生的具体过程及历史意义。书中所选384文章350余万字绝大部分均已公开发表过,故整体质量较好,格局宏大,主题鲜明,思路清晰,是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辛亥革命历史专题研究的重

    • ISBN:9787520534765
  • 秘密社会的秘密——清代的天地会与哥老会
    • 秘密社会的秘密——清代的天地会与哥老会
    • 科大卫,贺喜 著/2022-1-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定价:¥49
    • 本书论述一个清史研究领域的问题,即秘密为什么之于“秘密会社”重要?有学者认为秘密像血缘,捆绑住参与者。本书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秘密与血缘有所分别,血缘不会因为扩散而冲淡,反之,秘密则随着扩散,越不秘密。因此,本书认为秘密会社不在于真正有多少秘密,而在于秘密的传播本身才是秘密会社生存的标签。

    • ISBN:9787303276219
  • 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
    • 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
    • 王先明/著/2021-12-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定价:¥88
    • 新时期史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不无值得反思的问题。作者注意到,社会史、文化史研究日渐聚焦于日常生活和个人体验,却刻意回避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运动的关注;日渐深入解析群体生活的样态风情,而无视精英或社会运动领袖的行为与选择。那么,一旦失去对重大历史事变和社会运动发展的关注和解释能力,它还是社会的历史么?本书是作者近年社会文化史研究的集结,聚焦社会史研究的方法与未来,政策得失与观念演进,阶层变迁与社会记忆,制度变革与空间改造,推陈出新,史料丰硕,说理透彻,为我们理解近代中国社会提供了敏锐的视

    • ISBN:9787303272907
  • 文史资料选辑·第176辑
    • 文史资料选辑·第176辑
    • 中国政协文史馆 编/2021-11-1/ 中国文史出版社/定价:¥52
    • 本辑收录了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院长王建业撰写的《我在武汉的抗疫故事》;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撰写的《援鄂抗疫亲历记》;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海京撰写的《庚子初春,我在武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副省长孙继业撰写的《黄冈抗疫日记》;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天津市委会副主委丁梅的撰写《亲历“大考”》;第六届广东省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党工委书记蓝涛撰写的《完成三大战“疫”任务构筑基层堡垒屏障》等20多篇“三亲”史料,

    • ISBN:9787520530491
  • 文史资料选辑.第175辑
    • 文史资料选辑.第175辑
    • 中国政协文史馆 编/2021-7-1/ 中国文史出版社/定价:¥45
    • .本辑为民法典编纂专辑,收录的主要文章有: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曾参加我国、二、三次民法典起草的专家组成员金平,第七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江平,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梁慧星,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胜明,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王利明等业界专家关于各次民法起草工作的亲历和回忆。这些珍贵史料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有助于读者从中了解许多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 ISBN:9787520529433
  • 启微·“俾斯麦的使团”:德国军事教官在中国(1884~1890)
    • 启微·“俾斯麦的使团”:德国军事教官在中国(1884~1890)
    • [德] 白莎(Elisabeth Kaske) 译:孙立新,顾年茂/2021-7-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定价:¥79
    • 本书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个由30名退役德国军官和军士构成的团体,他们是在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来中国担任军事教官的。一方面是厘清他们的出身、脱离普鲁士军队的原因、适应中国生活的对策、结束中国工作之后的生活道路以及他们各自对中国的认识;另一方面讨论德国教官在中国的工作条件、中国雇主对其职员的要求和中国舆论对他们的感知、德国外交官在现场的作用以及知识和技术传输的条件和成果。除引言和结论,全书共分八章。

    • ISBN:9787520183550
  •  章程条文与社会常情(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研究系列)
    • 章程条文与社会常情(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研究系列)
    • 桑兵 关晓红 主编/2021-5-1/ 上海人民出版社/定价:¥59
    • 清季遭逢千古未有的大变局,集历代王朝体制之大成的清代体制难以从容应对,为了图存,必须应变,于是中国继隋唐以后再度出现整体性制度变更,以政体变革为主导,包括官制、司法、财政、金融、军事、社会、教育等各方面,体制全面转型,各种牵涉西学、东学和中学的观念层面的变化,*终落实于机构增置与制度建制,并通过各项制度的实施贯彻而得到体现。其进程在民国时期进一步全面展开,其影响则一直延续至今。本书以制度变动这一近代中国知识与制度转型的枢纽作为切入点,了解中国的过去,并以此认识现在和把握未来。

    • ISBN:9787208168190
  •  解释一词即作一部文化史(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研究系列)
    • 解释一词即作一部文化史(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研究系列)
    • 桑兵 关晓红 主编/2021-5-1/ 上海人民出版社/定价:¥59
    • 近代中国人虽然从明治新汉语接受了大量新名词,可是遇到西文概念或是论及所指事物,还是不由自主地会自行重新上溯古代典籍,望文生义、格义附会。而且在解读新名词之时,往往不仅是比较西文原词,将新名词看作一个整体对应,而是分别从汉字组合各自的字义来理解词义。如此一来,同一汉语新名词在东文和中文语境中呈现不同形态,进而产生了许多彼此无法交集的歧义。不以名词勾勒历史,而是研究历史以把握概念,才有望臻于解释一词即作一部文化史的境界。

    • ISBN:9787208168206
  • 钦定、协定与民定:清季制宪研究
    • 钦定、协定与民定:清季制宪研究
    • 彭剑/著/2021-5-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定价:¥79
    • 通过载泽的考察,清廷认识到宪法可以巩固君权,通过达寿的考察,清廷认定用钦定的办法制宪是确保宪法巩固君权的不二法门。这与民间所主张的制宪方法相冲突,预备立宪期间的制宪活动,遂演变成一场对制宪权的争夺。从1908年的《宪法大纲》到1911年的《大清帝国宪法》草案,清廷均坚持钦定,牢牢控制制宪权。但在革命风暴的冲击下,清廷放弃钦定,并很快连协定也放弃,宣布宪法全由民定。只是此时已经民心尽失,清廷非但未能巩固君权,且未能保住君位。

    • ISBN:9787303263967
  • 帝国旧影——雕版画里的晚清中国
    • 帝国旧影——雕版画里的晚清中国
    • [英] 托马斯?阿洛姆 图(英)乔治?N.赖特 文 编,秦传安 译/2021-3-1/ 上海人民出版社/定价:¥85
    • 原书出版于1843年,当时的英国上下都对刚刚跟自己打了一仗的帝国充满了好奇,于是出版商请来两位作者,出版了这本图文并茂地介绍中国的山水风光和习俗民情的画册。这本画册多次再版,还被翻译成了不同的欧洲语言,在其他国家出版。这本图册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在摄影术尚未发明的时代,以表现力极为细腻的钢版雕版画的形式,保存了反映晚清中国山水风貌和习俗民情的图卷。

    • ISBN:9787208169128
首页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