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介绍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药分析理论和方法;突出中药质量控制要控制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最基本特征,以整体观和系统性思维,贯穿于中药质量控制全过程;全书共分十一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中药分析的意义、内容、任务、特点、发展趋势,以及以《中国药典》为核心的国家药品标准和标准体系;第二章介绍中药分析基本程序、
《汤头歌诀》为清代著名医家汪昂编著,《《汤头歌诀》评注》分门别类,用七言诗体编成歌诀,将每个汤剂的名称、用药、适应证、随症加减都写入歌诀中,简明扼要,音韵工整,便于使用和记忆,深受广大中医学者的欢迎。但由于文体所限,原著让人难以深悟,《《汤头歌诀》评注》为其白话解,首先简述每类方剂的概念、分类、适用范围、使用注意事项等
总论部分系统介绍中药基本理论、发展源流、代表性著作及学术价值等,其中中药的性能是总论的核心部分。各论部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依据,按照药物的主要功效进行分门别类,具体介绍每位中药的概念、药性特点、功效、适用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等内容。附录部分分别以药名笔画索引、药名拼音索引为主,为使用者提供方便。此外,要贯彻
本书以病类方,分别对胃痞、胃痛、胁痛、呕吐、腹胀满、腹痛、泄泻、便血、黄疸、便秘等常见脾胃病病证,按照六经辨证的方法对经方进行分类整理解说。每一首经方均从重点原文、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功效、现代临床应用方面分别进行阐释并有相应医案和按语。内容贴近临床,通俗实用。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类专业的本科教材。本教材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重点论述中药鉴定的定义与任务、中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中药材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中药的鉴定和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各论分为五篇,第一篇为植物类中药,第二篇为动物药类中药,第三篇为矿物药类中药,第四篇为中药提取物类,第五篇为中成药类,共收载重点中药100
本教材一共包含八个章节,其中: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中药资源的分布与区划、第三章中药材品质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第四章中药资源调查研究与动态监测、第五章中药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利用、第六章中药资源保护、更新及可持续发展、第七章中药资源评价与管理、第八章中药资源品种代表性实例。
《中药分析与检测》(第三版)主要介绍中药、中药饮片及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与检测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与技能。全书共六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中药分析与检测的目的与意义、中药分析的特点、影响中药与制剂质量的因素、中药及制剂分析与检测工作的基本程序及方法。第一章论述了现代仪器在中药分析与检测中的应用,反映了这些分析方法
本书从“中药标准饮片”的概念、中药产业发展对标准物质的需求、中药标准饮片作为标准物质用于中药质量控制较现有对照品的优势、如何按照标准物质的属性要求进一步完善标准饮片、如何制备和运用标准饮片等方面概述了中药标准饮片研究的全过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炮制研究团队向科技部提出建议,立项进行“中药标准饮片制备技术规范的
本丛书以现代病症分类介绍我国中成药名方,分心血管神经精神,呼吸消化,内分泌代谢、风湿免疫、泌尿生殖,外科皮肤科,妇产科,五官科,肿瘤与血液,儿科,共8卷,是由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教授、主任医师、博导、硕导等科研和临床一线的几百位中西医药工作者合作编纂的大型专著。《BR》本丛书将中成药药效与现代医药学基础理论相结
竹节参(Panaxjaponicus)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三萜皂苷(triterpenoidsaponin,TS)为其主要医药成分,具有我国北药人参和南药三七的综合药用功效,我国西部地区为该物种的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本书系统介绍了竹节参的生理生态与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相关成果及**进展,内容包括光合生理、生长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