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深秀是清末著名的爱国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他还是清末著名诗人,诗歌成就也非常高。著名学者陈衍称赞其诗“根柢盘深,笔力荡决,而发音又皆诗人之诗。”本书收录杨深秀现存所有诗歌,并作了全面的整理、笺注,对了解杨深秀其人及其诗有一定的价值。
《写在封面的诗》源于不懂,却想知道,原因是自己喜欢。写诗对于平凡人而言过于遥远,而诗对于中国人而言又过于平常。人就是这样,过多的平凡总是有迹可循,只要不是高山仰止。抬头看山巅低头看路者,总在步步登高。何为山巅,就是偶像,何为山巅,就是那些源远流长的作品。山巅告诉你方向,何为好,而路就是一个徐徐而进的过程。里面有他们很多
唐诗研究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总集研究又是唐诗研究的重要内容。明代上海学者张之象编成的诗歌总集《唐诗类苑》,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体系较为完备的类编唐诗总集,是明代众多诗文选本中极有特色又颇具争议的一部作品。本书按照“依类系诗”的方法编排,共采录173种唐五代诗学文献,将有唐三百年的诗歌按题材分类汇于一
《明清文学与文献》系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书中重点以明清文学、文献以及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并着力呈现明清文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反映了本学科的特色。
中国现代文学表现出鲜明的平民意识倾向,这表明中国文人从传统向现代意识的转型已基本完成。中国文学可以说从宋代以后就逐渐开始了向平民文化的靠拢,而这一现象是伴随着城市和市民文化的形成而缓慢形成的。所以,平民意识的形成是与市民阶层的出现相伴随的,使传统文人士大夫意识逐渐消解,最终在近代西学东渐和以下层社会为启蒙目的的“
闻一多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的大诗人,又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大学者。从诗歌创作到学术研究,一方面意味着人生和精神的转换,另一方面两者之间又存在着互动关系。本书立足于闻一多诗歌创作中的学术含量和学术研究中的诗意化风格,抉发闻一多的史家意识,重点研究闻一多古典学术研究与中国学术史的关系,特别
本书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对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与评点派的研究,二是对中国古代小说史与几大名著的分析,三是对唐人传奇中豪侠类作品的讲解。全书集知识性、理论性、趣味性为一体,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同时,书中涉及的内容既有深入的理论探讨,也有通俗的鉴赏分析,堪称雅俗共赏。
本书为“叶澜教育思想文选”第三卷,是叶澜教授随笔、散文和读书笔记的首次公开结集出版。全书包括三个部分:随笔,书序、刊首语,读书笔记。其中,随笔又包括四个子部分:生活启示录、与自然对话、纪念抒怀和学术随笔。全书内容是从叶澜教授私家笔记本里“海选”出来的,是她几十年“阅读”两类书——“无字之生活与自然、有字之文理与史传”,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文艺批评经历了大致这样一个过程:社会学批评(也包括庸俗社会学批评)、主体论批评(或者叫做经验论批评)、审美批评(也包括形式论批评)和方兴未艾的“文化批评”。本书立足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发展特点,阐述文化批评应该具有的方法、形态和标准的问题。本书讨论并提出文化批评的独立阐释价值,并通过不同类型的文艺现
《几多心影叶嘉莹讲十家词》是词学大家叶嘉莹近几年在北京、天津两地所做演讲的整理稿,讲述唐五代至清代十位词作名家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辛弃疾、朱彝尊作品的风格特色及其所传达的感情品质。作者结合他们生活的历史背景、生平经历、性格学养、艺术才能,从发挥作品的感发力量入手,为读者传达出词中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