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记录了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历史进程,系统总结了20年来图们江区域合作的经验教训,深入研究了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大图们倡议(GTI)转变为独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后给图们江区域合作带来的历史新机遇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参与东北亚国际合作及多边、双边合作的主要方向、领域和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和理论研究
《中国经济史论丛》是刊发中国经济史学者研究成果的集刊,发表经济史理论与方法,中国经济史、世界经济史、中外比较经济史诸方面的论文,中外经济史论著评论与国外经济史理论评介,专题研究成果述评与国内外经济史研究前沿或研究动态的报道,等等。本期主要围绕经济史理论与方法、中国经济史、世界经济史、中外比较经济史诸方面展开讨论。
本书选择了三峡库区移民工程中非常关键部分之一,即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城镇功能恢复重建相互关系的结合点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和城镇功能相互关系的现状分析,在探讨城镇功能与第三产业之间的内生性良性互动理论基础上,对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与城镇功能恢复重建良性互动的基础和障碍进行总结,并探索促进三峡库区第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动态评价及发展趋势》以区域创新体系和综合评价相关理论为指导,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分解为实力、效率和潜力,建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动态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动态评价方法和动态组合评价方法,同时开发了动态组合评价计算机支持系统,对中国省域自主创新能力(实力、效率、潜力的综合能力和分项能力)进行动态组合评价和比较分析
本书从桥头堡经济的内涵、功能和特征界定出发,立足于空间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模型,探讨了中国边疆桥头堡经济功能发挥的基础、条件、背景,研究了桥头堡经济的形成机理,从产业集群这一**国际产业合作模式出发,探讨了中国边疆桥头堡经济的重点合作产业,以案例形式深入分析了沿中老铁路布局产业集群的思路与构想,又进一步探讨了中国边疆
《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以河南省为例(精)》提出经济增长的共协理论与方法的完整框架,作为分析新常态下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以河南省为例,对创新驱动与投资互动、城镇化等对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进行分析;建立传统产业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技术的分析框架和创新战略体系;对创新
本书以县域竞争力评价和分析为前提,采用了总体评价、竞争力研究、专题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全书分为七部分,主报告重点依据广西县域竞争力评价结果进行主题式论述及分析;其他部分围绕各项指标建设,重点提出广西县域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指标阐述,并对广西县域竞争力进行总体评价和分析,提出了颇有针对性的建议。
中原经济区发展指数将“三化”协调发展理念融入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体现了区域发展特殊性与经济发展规律性的结合。本书将区域整体划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子区域,分别予以研究;在编制指标体系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选择了一个合乎逻辑的参照系,以便纵向比较分析,预测未来的演进方向,提出具有预见性的对策和建议。
《创新发展与经济转型》为“北京大学三井创新论坛”系列丛书的第三卷,以副部级以上官员嘉宾的演讲为主,内容包括“创新发展与经济转型”的重要话题,如经济转型与创新、低碳经济、新型城镇化、未来互联网、高新区开发开放的创新实践等。解读政策,引领未来,凸显“北京大学三井创新论坛”的高端性和前沿性。
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一批知名专家学者配合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就国家实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形成的研究报告集,书中深入分析了未来五年以及更长时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趋势和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有利于于我们思考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选择,更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