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政策与产业空间分布》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构建了"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以此考察存在要素流动以及区域贸易对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所隐藏的产业空间非均衡分布、区域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以及地区之间的贸易进一步减弱、中国沿海和内地形成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为了进一步深入分
本书理论层面对“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给出清晰定义的同时,为其找寻理论支撑,梳理“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理念的脉络;实证层面,通过对西藏经济发展历程与现状的描述,分析了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主要矛盾;政策层面,在考虑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特殊性基础上,给出了制定跨越式发展政策的目标导向和基本原则,并在对现有政策分析
本书在探讨支柱产业发展的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江西省支柱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指出,江西省亟待培育支柱产业,并提出培育支柱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本书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包括:必要性和战略意义、“具有国际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界定、国际经验与启示、上海市科技创新的历史沿革与现状等。
本书以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与结构升级为主题,分析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即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建等领域全方位部署改革任务,以经济改革为重点和牵引,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转变为城乡统筹、相互联系的发展整体。
本书针对2015年“两会”中热点的经济问题进行广泛讨论,从各个角度直面当前中国经济态势。来自不同领域的39名学者针对中国当前和未来的经济状况撰写了57篇分析文章,内容涉及“新常态”解读、“一带一路”与国际化战略、宏观经济态势、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民生服务体系建设等多个领域,不仅对当前经济有针砭时弊的分
本书创新发展了生态扶贫,构建了适合中国特色的生态扶贫概念框架,从理论上揭示了贫困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两者发生变化的驱动力,开展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系统总结了中国生态扶贫面临的主要战略,最终提出了生态扶贫发展战略。同时,本书选择宁夏进行案例分析,通过研究宁夏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减少扶贫方面的成功经
在历经多年“挤压式增长”之后,中国经济从2013年起进入“三期叠加”阶段,增长态势持续承压,外部舆论形势亦出现了“盛衰急转”。为应对这些新变化,中国正在升级其自身发展逻辑,希冀以此既让经济结构调整顺利、通畅,又找到新的高质量、精细化增长点。 2014年年底至2015年年初,本书作者针对上述话题,对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国际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该课程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旨在解释各个经济社会之间经济联系的内在机制及政策含义,主要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和国际经济格局下资源利用的决定因素及传递机制,包括贸易纯理论、贸易政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一体化理论、外汇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与政策以及国
本书以专利分类的共现关系为出发点分析构建全球技术交叉图谱。从技术交叉的角度揭示世界范围内重要技术的构成及其之间的方法实现全球技术交叉结构的二维展现,并与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映射关系;从技术交叉融合广度、技术交叉融合强度等维度分析战略新兴产业、交叉技术的发展态势,进一步比较我国和技术发达国家在产业和技术布局上的优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