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是由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创办的文化遗产研究系列集刊,刊物瞄准当代遗产研究的热点问题,旨在从不同的学科视域出发,探讨遗产保护遗产指定遗产开发等遗产研究热点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构建大交叉大融合的文化遗产研究共识,所刊登研究成果内容涉及遗产理论、遗产政策、记忆遗产、工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
本书是对著名考古学家胡谦盈研究员学术生涯与研究成果的系统性总结。全书主要包括作者的成长、治学和考古实践经历,丰硕的创新科研成果,学术思想及其影响等内容,充分反映了作者的治学风格和学养水平。其中重点介绍了作者探索丰镐都城遗址、先周文化和先周历史、常山下层文化、仰韶文化东庄村类型以及黄土地区窑洞居室文化等领域取得的成
本书是2018年12月8日至9日在汕头大学举办的潮汕碑铭整理与研究学术会议的论文集,分为潮汕碑铭与区域社会史研究潮汕碑铭与海洋史研究潮汕碑铭与史事考稽三个板块,共16篇文章。陈占山认为,有关宋元潮州的同时期文献原本就不丰富,历经战乱能传承下来的就更为有限。如此,尽可能有效开发利用一切相关资料,就成为研究工作取得进
《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8·成都)会志》是对2018年在成都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的全面记录与总结。该大会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会志延续以往的结构框架及设计风格,设置有简介、开幕式致辞、颁奖、专题学术报告
《近代中国东北与日本研究》由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主办,立足中国东北地区,整合东北地区伪满、日本研究资源,致力于近代以来中国东北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本书是第3辑,从思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披露近代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领土侵略、思想控制、经济掠夺、文化统制等。
《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普及本)》用简本的形式全面回顾了我国馆藏文物保护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我国馆藏文物保护的成果。《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普及本》成果展示包括万年、慧眼、巧手、芳华和永宝五个章节,通过全国10个省(市)23家文博机构的50余件(套)文物,系统地展示了我国文物保护的代表性展品和科研成
《北大史学》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为第21辑,是2020年11月北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组织的对话:多学科视野下的中国史参与学者的论文集,主要围绕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中国史、世界范围内国家的现代转型展开研究,内容涉及:殷代的社会结构、前现代游牧国家的发展特征、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近代转型
本书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河北段文物保护项目——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西高北朝墓群Ⅰ区墓葬的考古发掘报告。正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赞皇西高北朝墓群Ⅰ区的4座北朝墓葬,附录收录了5篇西高北朝墓群的研究文章,汇编了目前所见的北朝赵郡李氏墓志。赞皇西高北朝墓群规模较大、排列有序、纪年清晰、遗物丰富,对研究北朝大族的墓葬制度具有重要
本书是龙门石窟考古报告系列,书中全面、客观、科学、系统地记录了龙门东山万佛沟石窟寺的各类遗迹,揭示了该区域窟龛及造像的营建多在武周至唐玄宗时期,个别至唐德宗贞元年间,此后的唐宋之间陆续有官宦文人的观游活动并刊刻文字记录,这一区域的窟龛造像,在规划选址、崖面分布、形制功能、布局组合及造像题材等方面具有其鲜明特征和独特之处
《国际汉学研究通讯》是由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编的综合性学术文集,侧重介绍国际汉学界在中国传统人文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收录相关专业的新近研究成果,涵盖中国文学、文献、历史、考古、艺术、中西交流等多个领域。第二十二期分为六个部分,“汉学论坛”收录汪春泓《从“之藩(国)”纷争看西晋诸侯势力之博弈及消亡》,“文献天地”